拾金不寐:一款茶十年间吸粉无数,它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2007年普洱茶市场崩盘,投机者撤离,留下来的人就必须思考,这个茶类怎么了,到底需要怎么做才能在这个行业生存,并且让普洱茶市场复兴。显然,没有人会怀疑任何茶类要想复兴,靠的只能是茶。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强调普洱茶应该更有特色,各种山头、产区逐步开始凸显,而其中有一家企业,在理解了足够多的山头之后,开始把重心放在拼配茶上。2008年代表着他们拼配标杆产品的"金斗"面市,其后多年圈粉无数。
这种成功不是偶然。如今这款茶已经连续生产十年,我们从茶的视角出发,来观察这家企业--斗记,在市场低迷时的探索以及其后的成长,而这,也从一个层面或者作为一个案例,来看到这些年普洱茶市场的思考与变化。
1
山间寻茶,以足迹思考茶叶
2002年普洱茶还未被大众所熟知,那时,斗记的掌门人陈海标(此时还未创立斗记)去到西双版纳,为千年雨林着迷。此时没有人会料想到2007年的疯狂,而要想进入这个领域,唯一能做的就是得弄懂茶。
为了弄懂茶,陈海标一直隐居山涧,足迹遍寻版纳各大茶山,犹如神农尝百草一般,尝遍各个山头茶叶的味道,就是要在近乎于丝毫差异之间做出天壤之别的味觉鉴别。
彼时并没有山头的商业概念,但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了03麻黑、04刮风寨、05老班章、05景迈等一系列用料精细的山头茶精品。熟悉当下普洱茶市场的人会知道,这些是如今的当红产区,而在没人注意的时候,陈海标已是弄潮儿。
▲ 斗记的掌门人陈海标山中寻茶
这些都是斗记出现之前的产品。随着脚步丈量完茶山,陈海标觉得"还真的没有完全完美协调的小产区。"
有的香扬水柔,但好像劲道不够,有的霸气厚重,但又好像汤感略粗……一个100%均衡协调的完美纯料,几乎是没有的。这就像班主任把每个学生了解之后,说出了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因此,当后来很多人开始玩产区、山头时,陈海标却把重心放在了拼配上。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在这里,拼配就是各种产区取长补短,而这,如果不是经过足迹去衡量,在那歧路难行的云南山野,那时的茶市情景,谁会如此选择呢?
2
普洱茶拼配,是过去也是未来
"斗记"正式出现在众人视野是2006年,陈海标那时做出了2款拼配茶--生态古树饼茶(玉斗的前身),以及古六大茶山古树茶饼。这是对产区风格认识后的率先尝试。
而且从商业角度来说,山头茶虽然有风格,但进入的技术门槛低,似乎只要有钱,大家都能做山头茶,各家的水平会有区别,但这样的产品很难拥有自己的标志符号,技术也难有核心竞争力。
产品要做差异化,各行各业都是相通的,陈海标说当时想把斗记当成百年品牌来做,这种理解很自然。
更重要的是,普洱茶的历代经典产品本是如此。陈海标说,纵观普洱茶历史,国营大厂大多的经典产品都是拼配,再往前追溯,号级茶时代也不会有什么山头纯料茶,都是拼配的,各有各的特色,这才是核心技术。
经过不断地实验,2008年斗记诞生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上、大、玉、金"四款斗记经典拼配茶,那时便敲定了以班章、易武、景迈大树春茶料为主原料的金斗配方,力求香与韵的融通,事实也证明,正是靠着这些拼配茶,斗记异军突起。
金斗的成功除了拼配还有市场观察。整个市场才从低迷期缓过来,陈海标说当时几乎没有看到像金斗这样的精品拼配的同类产品,而市场低迷之时这样做也是突击市场,也需要做出质量好高端产品来压阵。
拼配是普洱茶的过去也是未来。陈海标说,随着这些年市场的发展,也觉得以前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且现在的理解又更深、更坚定了。
3
金斗,磁石般吸附着人的眼睛、嘴巴
金斗的魔力不只是在原料和拼配的理念,它更是像战士一样,在市场上立下了实打实的赫赫战功。
举个例子,2017年金斗十年庆典之所以选择在东莞,就是因为2008年第一款金斗面世,便以东莞作为推广的第一站。而在这里,斗记有了金斗的第一个大粉丝刘新法。
刘新法现在是斗记最大的经销商,但在2008年时斗记还只是初出茅庐,陈海标带给了他一饼金斗,靠口感滋味,便与金斗结下缘分。
刘新法曾说过,一开始其实是没喝懂金斗的。但就在一周之后,他突然发现无论喝其他什么茶都总找不到感觉。他再次喝了金斗,才彻底意识到,"这,就是我的菜!"随后,他将当年剩下的金斗全盘接收。
事实上,当时东莞作为普洱茶市场的主力战场,推崇"不苦不涩不是茶"的浓强型口感风格。而当细腻、偏甜柔的金斗进入东莞市场之后,开始逐渐打破这个固有的"口感"模式。通过其均衡协调、滋味丰富的口感,惊艳了整个东莞茶圈与市场。
陈海标颇为自豪地说,他们的业务人员都不是专门去拉业务的那种,他们很多的合作商和粉丝都是靠产品的口碑和滋味吸引来的。
这是很自然的情况。作为一家企业常规拼配的标杆产品,假如别人想了解斗记,自然也会想着去尝试金斗,而金斗也不负所望,它就像一个磁石,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眼睛、嘴巴,为斗记带来了无数的粉丝和品牌声誉。
当我问起是否哪一位金斗粉丝的故事让他觉得有趣和记忆犹新时,他脱口而出,说茶语网的某个员工因为喝金斗就"叛变"了,跑到斗记上班了。
"丰富复杂,均衡协调,灵动变化",这是斗记产品的特点。而随着一年年的转化与时光验证,金斗的优点与魅力逐年凸显,"藏新茶,喝老茶",已成为金粉们追逐金斗的方式。801金斗当年的价格是180元/片,据说如今已经过万了。
除了细节,从宏观来看,2008年的时候,他们的合作商只有二十多家,而2014年是普洱茶市场的低谷年,斗记却逆势上扬,一年便增加了一百多家合作伙伴,这种反市场的异常现象,在普洱茶界找不出几家。
如今斗记的合作伙伴已达四百多家,陈海标说这里面金斗功不可没。
▲ 金斗看得见的味道
4
把金斗玩出花,普洱茶不应止于想象
做茶做到极致就是玩茶,当然这种玩不是瞎玩,而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理念,不断地尝试和突破茶叶的想象,斗记这么多年来,玩法是各种各样的,这种玩便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在金斗十年活动上,发布的重量为2公斤的收藏级的限量金斗砖,让粉丝疯狂,很多人以为自己经很了解金斗了,但以2017年的金斗原料为主,集合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三年的金斗原料拼配的砖,却让他们对金斗有了新的认识。
除了砖还有金斗沱,以及玩家级的金斗饼,分别以石模饼、紧饼及铁饼三种形态制成。相同原料,不同密度,感受不同锁水能力为金斗呈现不同风格的口感表现。这快把金斗玩出花了,也让金粉非常兴奋。
到底铁饼的金斗会是怎么样,紧饼的又是如何?陈海标说,这也是他们首次在同一产品上用同一的原料这么做尝试,"我们也想知道到时会如何变化。"
▲ 石模饼、紧饼及铁饼三种形态的金斗
没有对原料,对工艺的深刻理解,可能没哪家企业敢拿自己的招牌产品这么做。拼配是斗记最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而从金斗开始,这些年下来,陈海标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拼配上的精进。
最初是尝试,了解各产区的风格特色之后,按照对茶的理解去学习、去拼配,而现在,就像练武一样,达到一定境界后,是游刃有余的,"大的方向基本不会错",只是微调。
这是不断尝试以及多年关注茶叶转化后的自信。他举例说,这些年金斗的品质都是有连续性,但也有些许的变化,比如有的产区口感浓强,但后期会转化非常好,而有的转化就比较慢,那么比例就会调整,以达到不同的风格。
甚至,对原料后期转化的预判不只是以产区而分,显然,一个茶类的发展离不开创造,这些年普洱茶玩法很多,但如何玩得痛快,玩得好喝,这是需要功力的。
5
小到纸箱,哪样拿出来不是产业革新
这几年普洱茶发展迅速,也体现在工艺的创新上。这种创新除了科研机构,更多地是厂家在实践过程的变革。陈海标说一门工艺很难有突然的大的创新。其实斗记对普洱茶做出的诸多尝试,现在看来,哪样拿出来都算是在推进产业革新。
以杀青设备来说,因为不满足市场上一般的杀青机器的呆板,陈海标还跑到福建,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请工厂做了专门的杀青机器。这种机器会在不同的阶段变化温度、滚动的速率,能更好地保障质量。
陈海标说,这个杀青机器还影响了很多同行,很多厂家都照样子做了这种机器。普洱茶的转化,除了交给时间和原料之外,包括压饼的形状、密度,以及干燥工艺都会有重要影响。
▲ 斗记杀青机通过模拟手工杀青,运用测温仪控制温度和转速,操作起来比手工杀青更为简单,效能高,同时还能确保茶叶品质稳定性。
以蒸压的温度来说,传统工艺是60℃,后来他们改用40多度低温蒸压,这种温度能更好地保存茶叶内的有益菌种,利于茶叶后期转化。而像铁饼转化慢的问题,他们不仅改变了铁饼的压制外形,有凹凸面,同时增加一两个月的阴干时间,来提升后期的转化效果。
这些都是实践中改良的结果。陈海标还说到一些细节,2004年他就开始用纸箱来装茶叶,当时还被人嘲笑,别人说普洱茶用竹篓都上百年了,一个外人却想来改变这一传统。而现在,这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并且在2009年,陈海标又把纸箱升级,因为纸箱的防潮效果也有缺陷,加了膜的拥有锁水功能的纸箱适用于各个区域,如今不少茶友还争着买斗记的纸箱用于家庭存茶。在很多工艺上,斗记都率先走出了一步,这并不是碰运气,而是对茶叶有深刻了解后的结果。
6
从零到一,金斗见证斗记慢慢长大
把斗记的企业发展的历史分为金斗前和金斗后可能毫不为过。在金斗出现之前,斗记处于酝酿期和初创期,2004年陈海标租下易武老街622号院子,创办德茗轩(斗记前身)自己做茶,到2005年春尾,勐醒建厂开始正式生产。
2006年斗记创立,同年成为第一个在名山名寨大量建初制厂的茶企。相比于同类企业,这些虽然都算是早的,但并没有产生质的变化和区别。
等到金斗出现前后,斗记的企业规模正逐步扩大,陈海标回忆说,那时有六七家初制所,都设立在勐海,员工只有二十多人。设立初制所目的,是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这是陈海标一直看重的。
当时勐海地区的茶农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毛茶质量、卫生水平参差不齐,得不到保障。既然要做长久的企业,基础工作是最重要的。其实在此之前,陈海标甚至要求员工扛着机器进到村寨杀青,为的就是品质的保障。
初制所设在村寨,也是一种深耕,与茶农们的合作也会更融洽和方便。如今,斗记的初制所有四十多家,多数还是在整个西双版纳地区,整个企业有了一百多号人。当然,随着这么多年的合作,斗记已经不用担心原料来源,与茶农的合作也更加深入和紧密了。
从其他规模来说,当时斗记的精制厂只有一个,现在有了两个,且规模更大,都在勐海,而位于广州的仓库也由那时的400多平米到了现在的4000多平米。陈海标说,接下来他还会建立区域仓库,以满足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对特殊转化口感的需求。
普洱茶疯狂之时,只要外包装上写着普洱茶都会被人疯抢,那时疯狂涌入的资本没有多少人会认真做茶,而那些认真做的,留下来的,从源头控制开始,正一步一步走出来。斗记是其中之一,金斗也是那个时期产品的代表。
7
结语
今年是金斗连续生产的第十年。有人说,金斗是生不逢时,出生在那个市场低迷的时代,其实从另一层面来说,它也是恰逢其时。如果没有"金斗"们的出现,普洱茶如何复兴?如果市场还那么疯狂下去,劣币是不是会驱逐良币?
普洱茶动荡的逻辑或许很简单,没有产品的支撑,剩下的只有疯狂的逐利和喧嚣。大时代的混沌,从小人物的视角或许能看得更清晰。
从产品出发,一款金斗,能够见证了斗记的发展历史,见证一家企业如何从零开始做到行业标杆,而其中也可以看出,普洱茶行业中那些有理想负责任的企业家的努力和思考,以及这些努力又是如何让其走出困境的。
撰文:北游
图片:茶语视觉组、部分图片由斗记提供
2022-05-03 23: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