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茶会再跨界:普洱茶与建盏渊源何在?
自2017年7月发起以来,观山茶会就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惊喜。
陈升福元昌掌门人陈植滨,先后对话福鼎白茶非遗技艺传承人吴健、川红工夫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孙洪、武夷岩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孝文、潮州工夫茶艺非遗传承人叶丛嘉、安化黑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肖益平,完成了各大茶类间的交流与融合。
如果将去年的观山茶会最鲜明的特点总结为"大师对话大师",那么今年观山茶会最大的特点无疑是"跨界"。
今年9月,登山家何鸿鹄带着"观山"去到了海拔8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世界第八大高峰--马纳斯鲁峰,完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最高海拔观山茶会。
玩儿"跨界",陈升福元昌号是认真的。
而这一次,观山茶会又将目光落在了新的地方,12月11日,陈升福元昌掌门人陈植滨与建盏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林杰带着各自的得意作品,相聚于陈升福元昌深圳旗舰店,茶语网战略合作总监周锴亦是本次观山茶会的嘉宾之一。
一位普洱茶制茶人,一位建盏手艺人,茶与器又会发生怎样的碰撞与交流呢?
同从悠长的历史中走来,乍见甚欢
"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呜雪兔毫霜",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所写的"兔毫霜"指的正是两宋时期盛极一时的兔毫建盏。
"建盏的烧制由唐末初始,两宋时代达到巅峰,一是宋代皇帝很喜欢,二则是宋代的文人墨客也极力追捧建盏。而后朱元璋废团改散,改变了人们的饮茶习惯,建盏工艺自此出现第一次断代。"
林杰介绍到:"七九年福建轻工委又组织专家组复烧建盏,建盏工艺烧制得以恢复,然而随着白瓷厂解体,专家组撤离,建盏又出现了第二次断代。"
相较于建盏技艺发展的几次断代与空白,普洱茶的发展进程倒显得有些幸运,地处西南边陲的普洱茶由于"山高皇帝远"反倒在朱元璋废团改散的政令下得以幸存。
始于1879年的福元昌号,而今已经走过了近140个年头,是普洱茶界当之无愧的百年老字号。
提及陈升福元昌号的历史渊源,陈植滨这样说到:"老父亲当初很清楚福元昌号这个品牌的江湖地位在哪里,但是2006年买下老宅之后,并没有急于利用老字号的名声牟利,而是把精力更多的专注于工艺和配方的研究上,直到他自己完完全全地做出想要的味道为止"。
高手过招,普洱与建盏相得益彰
这次观山茶会,陈植滨共带来了三款茶,这喝的第一款茶便是"攸乐"。
"好甜啊",第一泡方才入口,几位嘉宾就不由得被"攸乐"的轻盈甜爽所惊艳,陈植滨笑笑说到:"好像比以前喝的都要更滑一些耶"。
待到第二、三款茶--"1879圆饼"和"观山"时,两者高显的蜜香,圆融细腻的口感,持久绵延的甘韵又一次征服了在座的每一个人,面对大家的一致好评,陈植滨显得十分开心。
古语云:"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纵览我国千年的陶瓷历史,有些器物就是生而为茶服务,注定要与茶结缘的。
建盏亦是如此,宋人惯饮抹茶,盛行斗茶,建盏独特的釉色和绝佳的耐热性让其成为了宋代茶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立足于现代茶文化,较于茶人日常惯用的白瓷,建盏青黑的釉色好像并不适用于茶叶品饮。
"关于建盏与普洱的关联,其实大家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空白,今天这场茶会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填补这种空白",茶语网战略合作总监周锴如此解释。
关于陈升福元昌掌门人陈植滨的感叹,林杰解释到:"建盏的含铁量是非常高的,在高窑温下,整个釉面是熔化的,铁离子在不断地运动,在地磁场作用下,建盏就相当于一个磁化杯,有软化水质的作用"。
都是匠心的传承,更有不尽的探索
无论是做普洱茶还是做建盏,两者都有点靠天吃饭,又有点事在人为的意思。
俗话说:"福不入偏门,财不入急门"。在普洱茶和建盏的世界里,从没有捷径二字。
追忆起初学手艺的时光,陈植滨和林杰两人都大笑坦言:"可以说是毫无乐趣"。
关于学艺路上的点点滴滴,林杰和陈植滨感同身受,师父的言传身教、自身日复一日枯燥的重复与钻研造就了今日的他们。
"陈升福元昌号的普洱品质一直很稳定,年份在变,但是品质从来都没变,怎么做到的呢?"
面对周锴的疑问,陈植滨解释到:"味道稳定是好茶的标准之一,原料和工艺上普洱茶也有很多的讲究。陈升福元昌号品质的稳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味道的洞悉与记忆,二是选料和工艺上一致的高水平,从选原料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从不马虎"。
"拉胚完全可以交给工人去做,但是对审美和工艺的要求,是语言传达不到的,必须要自己亲力亲为",林杰和陈植滨的身上都带着手艺人难能可贵的匠气。
普洱茶贵在稳定,建盏贵在相对标准、不尽相同,两者所共有的这种流动的、可遇不可求的"美好"都在匠心中得以延续。
除了对古老技艺的传承,着眼当下,二位也做了许多探索精进。为了保证恒定的窑炉温度和良好的密封性,稳定建盏的烧制工艺,机械设计出身的林杰甚至亲自执笔设计了全新的窑炉图纸。
陈植滨说:"现在,陈升福元昌的每一饼茶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防伪标志,保证每一饼茶都是可溯源的,过硬的质检与防伪是我们企业的自我要求"。
品味观山,走进易武
"观山"作为本次茶会的压轴好味,在茶会将近尾声时粉墨登场。
初尝"观山"的林杰,方才入口,便感叹:"香啊,水也很柔"。彼时已近日暮,在座的几位嘉宾纷纷表示有发汗的感觉,茶气足也是"观山"的另一显著特点。
说起"观山"之于易武,周锴直言:"我个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普洱茶疯子,尤其爱易武茶,从广义上讲,易武茶山头众多,足足有七村八寨。一个普洱茶的初识者,一个对易武茶刚开始好奇的新手,想要通过了解繁琐庞杂的七村八寨体系去认识易武是很困难的"。
陈升福元昌号只做易武茶,而"观山"之于他们是一张易武茶名片,以相对较低的门槛让更多爱茶之人认识易武、走进易武是他们的初衷。
席间,陈植滨并未对自己的这款作品--"观山"有过多的描述,林杰仅是初尝一口便真切体味到了易武茶的香扬水柔,好茶总是能给味蕾最直接的刺激,无须多言。
一茶观山--是"观山"这个名字最初的寓意。这个乍听有些空泛有些轻狂的名字,而今在"观山"不俗的市场表现前,显得恰如其分。
以一片树叶知易武,"观山"做到了。
数杯茶汤下肚,短短两个小时,这场茶与器的跨界观山茶会就告一段落了。
普洱茶与建盏都有时间带来的惊喜,普洱茶是味道的转化,建盏是釉面的变化。
其实,时间所赋予普洱茶和建盏的又何止于此,两者皆是淌过千百年的历史长河而来,带着岁月的氤氲水汽相逢于此时的这头,在这场注定的相遇中成就了各自的精彩,而在未来,普洱与建盏的缘分必将延续。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如想完整了解此次茶会,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茶会直播回放。
2022-05-03 23: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