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访至正茶翁:用奢品概念定义口感标准的普洱茶纯粹主义者

发表于:2024-11-07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07日最后更新访至正茶翁:用奢品概念定义口感标准的普洱茶纯粹主义者<,茶翁最近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今年的熟茶制作上。在此之前的五一小长假结束后,他在位于其勐海八公里的熟茶仓库里,与工人一起开始了熟茶制作的下水工作。作为今年熟茶制作的主角--这一批最终通过茶翁层层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07日最后更新访至正茶翁:用奢品概念定义口感标准的普洱茶纯粹主义者。

茶翁最近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今年的熟茶制作上。


在此之前的五一小长假结束后,他在位于其勐海八公里的熟茶仓库里,与工人一起开始了熟茶制作的下水工作。



作为今年熟茶制作的主角--这一批最终通过茶翁层层筛选的毛茶原料,虽然仅用不同的数字编号标示,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共性:来自澜沧江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下的名优超微产区,古树,头春,一芽一、二叶,必须要干净,每一个条件的加入,都让这批毛茶的价值不断上涨。


茶翁,也被圈内茶友及茶人,尊称为至正茶翁,普洱茶纯粹主义者。


△ 图片由茶友阿荣拍摄提供


在其制茶十余年的积淀里,通过制作精品普洱生茶的历练,完成了对普洱茶的深厚理解以及原料积累后,逐步深入熟茶制作领域,并自创普洱茶品牌--"致正"及"致正•宋"。



而,在今年,已然是他投入熟茶制作与研发的第九个年头。


从最初与市场背向而行,采用高等级原料制作熟茶。到不断探究熟茶发酵程度,并尝试制作出轻发酵熟茶。每一次茶翁所面临的问题,也几乎是所有制茶人都将面临的问题--生产熟茶成本高、整体损耗大。尤其,他还在持续投入到熟茶轻发酵的试验之中,其损耗或达到30%。更甚至,也极有可能直接做坏。



"其一,因为古树熟茶各级轻发酵的工艺还处于探索阶段,暂时没有经验得以借鉴;其二,还在于其制作风险极高,决定停止发酵的瞬间非常关键,如达不到预期的口感效果只能宣告失败,即弃之。"茶翁如是说。


即便如此,在此过程中,唯一恒定不变的,仍旧是标准:干净、纯粹。而之于其他的损耗与成本,却不在茶翁的考量之中。



更为准确地说,在茶翁建立的制茶规则与体系中,不论是普洱茶生茶,抑或是普洱熟茶,也一以贯之这个理念。


"最好的食物,首先一定是干净的,然后才是纯粹的味觉享受。茶,更是如此。"茶翁说。


追求顶级品饮享受的普洱茶纯粹主义者


"实际上,此前关于茶翁的信息与他的茶,均鲜少露出于大众视线及市场:一是,除了与其气味相同的交好之人,他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二是,他自己口中"干净纯粹下极其小众"的茶,价格自然也非普通茶客能够承受。这也恰好决定了茶翁所出品的茶是作品,而并非只是商品。"


茶翁其人,极具个性。而鲜明的个性,也始终映射在了他的普洱茶上。



几年前,曾有资深媒体人评价他为:完美主义强迫症做茶者。"他做普洱茶与别人不同,追求的是最顶级的品饮享受,因而对山头选择、采摘时间、杀青工艺甚至包装都有异常苛刻的要求。"


而,这一切的背后,皆因其从最初品饮普洱茶的开始,便站在了较高的起点。而,在其随后的探寻与制茶过程中,更是坚定确立了以干净、纯粹为核心的口感标准。



在九十年代初期,那时候还在经商的茶翁,业已完成了一定的财富积累。随后,因为工作关系拜访一位客户,开启了与普洱茶的首次相遇。并且,那还是一款品质优秀的普洱茶。


这一喝,便上了瘾。


后来,也曾多次尝试询问这款茶的出处。"那时候,其实根本不清楚那款茶是产自哪里?仅凭喜欢,然后开始有意识的去找自己觉得好喝的普洱茶。"结果未有所获,而后的时间里,茶翁也再没喝到令其惊艳的普洱茶。



从顶级产品体验与概念中,

确立普洱茶口感标准与品质方向


两年后,茶翁认识了一个同样醉心普洱茶的合作人,并给他推荐了不少好的普洱茶品。


在其与这位合作人接触的过程中,除了喝普洱茶之外,还经常一起品鉴由高端食材制作的美食,以及体验与生活美学有关的顶级产品。"我们一起喝茶,不止于普洱茶。同时,还共同分享、体验,感受顶级产品的品质魅力。"


也因此,随着高端食材、顶级产品体验与概念的深入,潜移默化下同样影响着他对普洱茶口感与品质的理解与要求。两相结合,他对高等级普洱茶的痴迷程度,愈发浓烈。那个时候的茶翁觉得,只要能喝到好的普洱茶。或者说,能够更多地学习到与普洱茶相关性的他都愿意去做。


在1995年,茶翁第一次前往云南"朝圣"。而这一次的云南之行,也让他收获了数量颇丰的普洱老茶散料。"就和第一次喝普洱茶的懵懂一样,那个时候对老茶根本就没有太大概念,喝到了,觉得好喝、干净,然后就买了。"



也就是从这一批当时收购的老茶散料中,获得了灵感。并,形成了最初捕捉并确定口感的标准雏形。


以干净、纯粹为核心,

形成最终判定产区的走山逻辑


"所有与我合作的茶园、茶山,必须要求自然生长和防护,不能使用农药、化肥、催芽剂等化学物品。我对茶的干净程度要求极度严苛,一旦发现施肥用药现象,则完全弃之。并且,产品口感必须贯彻干净、纯粹。"


"干净、纯粹,这是我衡量一款好茶的标准所在。也是我做茶,最为核心且重要的标准。"茶翁如是说。



写到这里,我们很有必要对茶翁心中的干净与纯粹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根据茶翁指出,干净,即生态环境体系里最好的产区区域,它,几乎无外界与人为干扰;纯粹,则指的是,浓缩了这个区域内品质最好与个性鲜明的口感体验。


与之对应的是,茶翁也是按照这样的口感标准与要求,展开寻茶与制茶。


在随后的十年之间,茶翁往返于云南、西藏等区域,并大量阅读与普洱茶相关的书籍,并按照书中记录的产区,进行有区域意识,且符合自己口感标准的寻茶历程。这,也成为了其后期深入探寻普洱茶及茶山的行走逻辑。


在此过程中,他逐步萌生了想要做茶的念头。



而彻底决定走上做普洱茶这一条路,是在"马帮进京"之后。"2005年,普洱茶正处于大厂时代。通过马帮进京的纪念饼,再次点燃我对普洱茶,想要做普洱茶的热情和决心。"从那时候开始,茶翁最终正式踏上了普洱茶之路。


无数次脚步丈量,

对产区认定及微小产区分类奠定基础


二十一世纪初期,普洱茶崛起。再次唤醒大众对其的热情与追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茶翁将视野的焦点转移至普洱茶之后,却并未受到当下纷扰的茶叶市场与风潮所干扰。而是,通过阅读大量古籍,以更为专业、理性的逻辑进行思考:他,按照传统普洱茶的历史记载,重新踏上寻茶之路。通过史书上所记载的产区,进行逐一探寻、深入。


"当时几乎所有的产区路况都算不上好,甚至,有些小区域根本就无路可走。在前期走遍勐海、临沧产区后。2007年,我又一个人骑着租来的摩托车,去了曼松。也就是这样,这些年把整个普洱茶传统产区以及超微产区全部跑了个遍。"


△ 2011年茶翁在南糯山所建立的初制所


茶翁在走遍云南茶的顶级茶区后,根据传统云南茶产区的认定,最后锁定了西双版纳和临沧茶区。其主要围绕澜沧江流域的传统普洱茶涉及区域行进,包括江内六大茶山:攸乐、蛮枝、蛮砖、革登、倚邦、曼撒(易武);江外六山当中的布朗山、景迈山、南糯山。此外,在临沧片区还涉及了冰岛以及昔归。



在无数次脚步丈量茶山与品鉴各山头茶叶等实践经历中,形成了对不同产区、山头茶的风格理解与专业素养。


在此过程中,让茶翁对普洱茶区认定及超微产区分类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事实上,在茶翁的制茶过程中,可以说,其绝大部分的专业经验与经历,都来源于自我的思考与深入。这其中,也包括了他通过阅读史书行走茶山的路径、不断品鉴寻找好茶味觉体系的检验,以及不断尝试专研制茶工艺等方面。


而,更为重要的是,干净、纯粹的品饮体验与口感标准一直贯穿其中。


他说,每一杯茶都应该呈现出本真的滋味


"他所追求的'干净'与'纯粹',是他耗费大量时间深入各个茶区,了解其实际种植、生长情况,并逐一进行检验的结果。通过在山头进行大量的茶叶样本研究与建立,用实际考察而得的经验与经历,锻炼出最顶尖的味觉体系。"


茶翁认为,每一杯茶都应该呈现出本真的滋味。他指出,他所生产的所有茶品,均遵循干净、纯粹的口感体验。在其常年不懈对于普洱茶的更高追求与探寻中,也并将之形成可追溯的样本与口感建立。


显然,对于普洱茶消费端而言,茶翁对普洱茶口感标准及体验进行了全新的定义。



而这种口感的成型,也有别于大众市场下的普洱茶产品,并打破大众对以往普洱茶口感的定义。通过对产区认定,采用最优化的工艺,更精细和高等级原料的严苛标准化规则打造,生产出具备干净、纯粹品饮体验的高品质普洱茶。


砥砺前行,一切只为心中那杯干净的普洱茶


"作为市场热点的制造者,茶翁对于微小产区的追逐也走在了前面,不被市场绑架,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度去捕捉热点,通过产品让其成为流行趋势。 "


其实,一直以来对于整个已经成型的中国普洱茶市场而言,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口感滋味和富于变化而聚集在一起。从追求极致原材中,不断发掘更多小产区;为了达到滋味风格的丰富,在制作工艺上的探索精进,一路走来,追逐精品或已成为一条无需言明的行进方向。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优质普洱茶成为了圈内茶人的心中所爱。


时至今日,随着普洱茶品饮人群的逐步扩大,许多资深茶人对普洱茶的品质要求日趋个性化,随着茶客品味的不断进阶,也就产生了细分山头、区域,讲究树龄、生态,挑剔工艺、仓储等一系列标准。


△ 茶翁位于勐海八公里的致正仓库


基于对某些山头、区域的热爱与深入了解,一些资深茶客在寻求名山名寨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例如,追求更协调丰富的滋味,要求口感具备个性化……


进场,痴迷,逐步升级,最后的结果都指向了这里--超微产区。



事实上,能够被称之为超微产区的,几乎都具备相似的共性:在传统茶区下的名优微(小)产区中,那些具备优秀的山场自然条件、茶树生长环境、整体树龄相对于周边更为突出的茶园。换句话说,它也就具备了"超"出其他茶园的生态环境条件,因此产出更高级别的鲜叶原料。


其中,"微"在于产区面积小、产量稀缺,以及品质的出色与口感的别具一格。因此,制茶工艺是否成熟、独具一格,也成为了超微产区的硬核条件之一。


另一边,从2006年初次进入南糯山到现在,茶翁往返于各座山头穿梭的日子已经有十余年。他不仅对大产区、大区域有着很高的把控和理解,还对其中茶山内部一些有鲜明风格的优秀特殊小区域更有深厚的研究与专注。



不止于此,不单单是普洱茶传统产区,像茶王树、白茶园、薄荷塘、曼松……在如今炙手可热的超微产区还未成名时,茶翁便开始进行深入探寻,以及做茶。


在此过程中,通过逐一捕捉与对比产区的品质与味觉,锁定他所认可的区域和山头。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茶翁进一步挖掘他所划定的区域范围,并找到能到代表这个区域最好的味道与品质下的微小产区与片区,并,为之深耕。


这,也和茶翁通过脚步丈量茶山与品鉴各山头茶叶等实践经历中,形成了对不同产区、山头茶的风格理解与专业素养,且不被轻易被市场与风潮所左右,以及其较早介入超微产区,不无关系。


△ 2010年,茶翁压制的5.8公斤曼松古树金瓜


△ 茶翁从2007年开始进入曼松,在随后的十余年时间里足迹遍布勐海、临沧、曼撒等普洱茶区下名优微小产区,并制作出十五座茶山套组系列


△ 茶翁创立的"致正•宋"品牌旗下佛手系列山头生茶产品


应该说,从普洱茶文化的刚刚崛起,到大众全面认知,再到普洱茶进入更为精细的时代,并对超微产区的划定与分类,茶翁的制茶经历均与其衔接上,并在其中参与见证。


而,普洱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流动和碰撞,也让茶翁体会深刻。


事实上,茶翁作为介入超微产区分类的先行者之一。其,最终这所有的一切都有产品说话,并得以验证。


后记:

上周四,当茶翁发来微信时,我正在喝他寄来的第二编号毛茶。


这批足够优秀的毛茶,本可以生产出高等级的普洱生茶。但茶翁仍旧还是用在了今年熟茶用料上,并且极大可能还将会继续进行轻发酵熟茶的探究。


他说,一切只为一杯干净、纯粹的茶。


撰文:胖紫

图片:科佳


* * *


2022-05-03 23:36: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