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郑少烘《易武》专栏——易武风土,易武的版图

发表于:2025-01-21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郑少烘《易武》专栏——易武风土,易武的版图<,本篇为《易武》中「易武风土」章节之「易武的版图」的精彩内容。风气和,土气养易武风土,峰峦叠峰,自成万千气象土高曰丘,谷深为壑经丘寻壑,阡陌纵横,方识山川面目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郑少烘《易武》专栏——易武风土,易武的版图。


本篇为《易武》中「易武风土」章节之「易武的版图」的精彩内容。


风气和,土气养

易武风土,峰峦叠峰,自成万千气象

土高曰丘,谷深为壑

经丘寻壑,阡陌纵横,方识山川面目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 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 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汪曾祺《草木人间》


彩云之南 万物痛快生长

汪老笔下的栀子花洒脱肆意。在云南,万物皆洒脱肆意、痛快生长。人们将云南称为"化外之邦", 特殊的地理位置,反而让云南保留了原始的烂漫本真,根本不在乎是不是被"文雅人所取"。


在祖国众多省级行政区中,再没有一个名字,比"云南"更加妙曼诗意、引人遐思。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因置云南县。此后这片地域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沿用。


▲ 易武大山里不知名的白花


古六大茶山 云南之国 国境之边

云南的最南端,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与民族风情闻名天下。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贯穿版纳南北,从勐腊奔腾出国境。


勐腊是傣语,意为"盛产茶叶之地"。这里云海茫茫、青山连绵、民风绚丽,高达88%的森林覆盖率,让勐腊成为全世界同纬度地区植物生长最密集、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素有"动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誉。



▲ 澜沧江


澜沧江流经勐腊,两大支流南腊河与罗梭江润养着古六大茶山的生灵。南腊河是澜沧江出国境前的最后一级支流。当地百姓认为她是勐腊的母亲河,博大深沉,数千年来与罗梭江一起哺育着两岸的座座茶山。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路经该地驻足讲经,当地百姓烹茶敬以解渴,佛祖饮罢啧啧称赞,将半碗茶汤往身边倒去,幻化成一条美丽蜿蜒的河流,百姓称之为"南腊河",意即茶水之河。


从景洪出发,顺着昆磨高速至勐仑下道,沿着G213国道从勐醒上坡进入S218省道,大约两个多小时就可以抵达易武。


但我们决定顺着澜沧江的流向,穿过密林和河谷,淌过时空的河流,沿着古六大茶山的足迹,与易武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出景洪,经攸乐茶山,翻过石梁子,翻越孔明山,经莽枝、革登一路东行。


孔明山顶有一块平台,称为祭风台。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祭风台在(普洱)城南六茶山中,其上可俯视诸山,俗传武侯于此祭风,又呼为孔明山。"



▲ 孔明山


古六大茶山的山民尊孔明为茶祖,世代相传,虔诚供奉。2017年立孔明雕像。每到易武斗茶会期间,各民族同胞盛装而来,载歌载舞,公祭茶祖。


再往前,就到了象明,往北可到倚邦,在倚邦老街驻足停留, 残垣断瓦间犹见历史幽寂。继续往前,一路往东疾驰,过了蛮砖,就快到易武地界了。


这一程山势绵延起伏,沟谷纵横相连,前一阵在山腰尚雾气朦胧,不一会儿便冲出云层俯瞰云海翻腾,晨间山顶寒意阵阵,下到河谷又是一片暖阳绿意葱葱。有经验的当地司机师傅把车开得飞快,不时在蜿蜒的山路上急转盘旋,第一次上山的朋友往往心惊胆战,双手不敢离开扶手。


打开车窗,润泽的山风拂过,远处层层叠叠的青山与随风飘移的云彩,让人心旷神怡。


丈量易武的地图

渐渐的,那座朝圣之地近了。


进入易武第一个寨子便是高山寨,寨子因居高山峰顶而得名,四季云雾缭绕,植被茂密。原住民是彝族香堂族的一支,数百年来世代相传着植茶、制茶的习俗。寨子周边的山地茂林里,都藏着散落的古茶树群落,几乎没有人为干预和破坏的痕迹。



据村民讲,政府号召砍树种粮时,高山的香堂人懒得动手,置之不理。砍什么茶园?扛起枪上山打猎去!


于是,大片古树茶园幸运地保留下来,这也是易武茶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成片古茶园。


旧时的土路已经修成柏油路,顺着大路继续前进, 山峦薄雾,悦耳的鸟鸣时不时地钻进耳朵,穿越大垭口易武牌坊,古镇近在眼前。


▲ 易武镇


易武生在山岭之间,平地极少,古镇依山势而建, 没有规整的结构。新与老在古镇交汇,新街在叮叮当当的建设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老街在静静地、默默地守望着,史册里赫赫有名的易武茶庄茶号,历劫而幸存者,仍可在老街上寻到。青石板的茶马古道, 将旧时辉煌继续向着未来延伸。这里,早已成为无数茶人的朝圣之地。


不到易武,怎敢妄谈普洱茶?

沿着易武古镇往北,大约十五分钟就来到易武正山第一个大寨--曼秀。村口的石碑记载,此地有三井清凉饮水而得名曼秀。作为当年茶马古道上的要地,曼秀在易武茶的发展过程中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润武号与永福号两家茶号都是贩茶骡马百匹以上的大茶号,在整个易武也是风头甚劲。2019年易武斗茶大会,曼秀一鸣惊人摘得魁首,5公斤(1公斤=1千克,全书同)原料毛茶拍出107万元天价。


▲ 曼秀村口


出曼秀经落水洞到达麻黑。麻黑是易武历史最悠久的村寨之一,全村以汉人为主,是易武产量最高、最具知名度的经典小产区。麻黑位于易武正山的中心位置,南来北往、交通便利。公路两侧的山坡上都是满天星式的古茶园,落水洞已经死亡的千年茶王树就在麻黑和落水洞中间的山梁上。因为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品质与产量俱佳,麻黑多年来一直是易武茶的价格风向标。


▲ 麻黑村寨


清代贡茶、号级经典、当代名品,流传于世的经典老茶多有其味,市场上流传着"不喝麻黑,不足以谈易武"的说法。很多普洱茶老饕,对易武茶的审美认知都受到麻黑影响。故而寻到麻黑,驻足当年茶马古道的遗迹,感受茶园生态之盎然,在茶农家饮茶谈天,近距离接触的喜悦,已经充盈身心,不虚此行了。


因此,大多数行旅易武的茶人,也往往止步于麻黑。麻黑之后,行路更为艰难。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导致的迁徙流转,老寨、茶园以及当年的古道均已斗转星移,茶园往往并不在如今的村寨周边,想要一探深山中的精灵,必须"将生死置之度外",翻越遮天蔽日的雨林,跨过瘴气横生的河流,在湿滑的小径上冒着生命危险穿行,蚊虫叮咬,野兽惊扰……只有热爱与体能兼具的玩家,才会继续深入。


来,我们一起探幽寻源,寻找雨林更深处的璀璨明珠。


麻黑是易武茶马古道上的枢纽,沿着村口的岔路往东,是刮风寨;向北则进入到曼撒古茶山,再穿过曼腊,一路往北,通往江城。


麻黑往东,经过棺材河,爬过龙家坡这段险峻的山路--龙家坡完全没有字意间路似龙行的美好,道路崎岖险峻,一侧峭壁,一侧山崖,不是山里的老司机常常难以驾驭,每年常有车辆不慎坠下悬崖--一路颠簸来到刮风寨。


刮风寨地处风口,四面环山,水自寨前流,风穿寨而过,因而得名。寨子就坐落于易武最高峰黑水梁子之下,距离中国老挝14号界碑仅3公里左右。


刮风寨是个瑶族寨子,形成时间不算太长,寨子往东是一片坝区,古茶园则多分布在周边的国有林中,如茶王树、冷水河、白茶河、茶坪地等。这些古茶园散落在西双版纳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的深处,相距遥远,路途坎坷,釆摘颇为不易。


▲ 刮风寨


茶叶兴旺后,擅于游猎的瑶族同胞将茶山先民们散落的古茶园重新挖掘出来,让它们重见天日,成为易武如今声名赫赫的各个小微产区。


麻黑往北,出了大漆树,就进入曼撒古茶山的地界,沿途弯弓、白茶园等诸多古茶园隔山而望,散落在山林之间。曼撒茶马古道两侧的土基残垣仍在述说着当年的兴盛。曾经的曼撒大庙残砖断瓦犹在,残存的青砖中,不知有几块承受过当年游商的虔诚叩拜?


▲ 丁家寨边上的苞谷地


到达丁家寨(瑶族),如今茶叶兴旺,寨子里处处都盖上了新房,几乎看不到瑶林传统的木楼了。寨子周边不多的平地里,散种着零星的苞谷,再过上一段日子,它们就是瑶族人重要的娱乐产品。


▲ 瑶族木楼


在茶山沉寂的岁月里,丁家寨经济发展缓慢,村民们过着"种一片,荒一片"的游耕生活,这里的贫穷被演绎为"桃树开花,瑶族搬家;树木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


如今易武茶复兴,丁家寨也富裕起来。丁家寨和周边寨子的瑶族同胞,把曼撒古茶园曾经遗落的明珠,又一颗颗捡拾起来,弯弓、白茶园、薄荷塘、哆依树、草果地、一扇磨等众多小微产区近年来都是先后登场,星光闪耀。


从丁家寨出发,往北经滥田就到了曼腊,沿着S218省道,经张家湾、曼乃一路往江城而去。过了曼腊村,山势逐渐低了起来,一条狭长的坝区在两山之间逐渐开阔,沿途的稻田与村庄交相辉映,好一幅农家景象。


过去,张家湾是通往老挝的重要通道。1895年以前,与张家湾相邻的老挝孟乌、乌德地区是中国的领土。号级茶时代名声大噪的陈云号即出自此,据说当年陈云号的原料几乎垄断了曼腊茶山一半的茶园。


▲ 张家湾地势开始逐渐平缓,坝区中水稻种植也较为普及


抗战前,从易武出发去越南莱州都要经过张家湾,这里曾是马帮歇晌休整的驿站。抗战后,受法国影响,从易武往东去往老挝、越南等地的商道被迫中断。张家湾、丁家寨老寨(汉族)逐渐荒废,后来才逐渐搬迁到现在S218省道边的坝区上来。


▲ S218省道,一路通往江城


但是祖先种下的茶园无法迁徙,如今寨子里的村民每逢茶季,仍得走上十多公里的山路,翻山越岭去到山中的古茶园釆茶。


从张家湾一路往北就是江城地界儿了。


我们将视线拉回易武古镇,去看看易武古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一片地界。


从古镇出发,根据道旁勐腊方向的指示牌,经三合社沿着曼它拉公路一路向东,过了洒代,就到了瑶区(全称是瑶区瑶族乡,也是西双版纳唯一的瑶族乡), 中山寨、布龙河寨就坐落在公路右侧,村寨临河而建。


中山寨、布龙河寨等名号或许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但是同庆河、百花潭、金厂河,甚至到近两年才冒出的百花菁、蟒蛇菁等,在茶友心目中却如雷贯耳。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小微茶区大名鼎鼎,寨子名称却闻所未闻。茶山在易武,村寨在他乡。


理解这样的现象,要从易武的民俗讲起。易武是一个民族融合变迁的多民族聚居区,茶山先民们在开发易武的过程中种下了无数的古老茶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诸多历史因素影响,村寨迁徙,不少茶园逐渐荒废,淹没在了易武的苍茫群山当中。而同庆河等便在其中,后来这些茶园逐步纳入国有林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茶在深山人未识。



易武的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无主茶园由先发现者所得。随着易武茶逐渐兴起,中山寨的瑶族兄弟举全族之力去往山间寻茶,渴了饮山间的露水,饿了摘林中的野果,风餐露宿,夜以继日。终于, 当年先民们在原始森林中种下的一片片古茶园,与我们再次相遇。


"七村八寨"里找不到它们的名分,但它们同样是易武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易武茶多姿多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易武古茶园分布示意图


穿越、蜿蜒、探索、寻源,邂逅古镇,深入密林, 由中国而云南而勐腊而古六大茶山而易武,这一幅绿意盎然、云海苍苍的画卷,徐徐展开。


浓墨重彩,在易武茶区铺开,七村八寨分布在古老的茶山脉络……跟随着我们的视角,开启茶山地图。这样一个初印象,也许能为你深入了解易武,提供更廓感的对照。


编后语:

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定期连载郑少烘先生所著《易武》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撰文 / 郑少烘

图片 / 郑少烘


* * *


2022-05-03 23:29:2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