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郑少烘《易武》专栏——岁月知味,易武茶的王者绽放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2日最后更新郑少烘《易武》专栏——岁月知味,易武茶的王者绽放<,本篇为《易武》中「岁月史诗」章节之「岁月知味 易武茶的王者绽放」的精彩内容。追寻着号级茶的脚印,易武复兴的火苗终于燃起来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紧接着,普洱全面振兴的序幕就此开启。这是一个经济开放活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2日最后更新郑少烘《易武》专栏——岁月知味,易武茶的王者绽放。


本篇为《易武》中「岁月史诗」章节之「岁月知味 易武茶的王者绽放」的精彩内容。


追寻着号级茶的脚印,易武复兴的火苗终于燃起来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紧接着,普洱全面振兴的序幕就此开启。这是一个经济开放活跃,信息飞速发展,利好政策频出,普洱茶消费广泛普及的昂扬新时代,它不再是百年商茶时代的孤掌难鸣,也不再是计划经济下的千篇一律。


站在前人复兴启蒙的基础之上,在这一时期,技术工艺和理论构架都逐步完善,消费市场有了更深更广的开拓。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兴茶企,开始走入茶山,走向市场。


2005年,一款名叫"易武正山古树"的茶,悄然问世,售价160元/片,当年在市面上并没有冒出太大的水花,出品方是刚刚成立的新茶企,名不见经传。


2013年,"易武正山古树"连续生产的第九个年头,此茶正式更名为"易武古韵"。连续不间断的生产对易武古树茶口感标准的建立,开始被品饮圈重视,而彼时经过8年陈化的易武古韵,已经是2600元/片。


2019年,"易武古韵"连续生产的第15个年头,其已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易武古树茶的分水岭。而2005年首批产品,在市场上也已突破万元大关,茶友奉若经典。


在陈化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玩家,有意识地去建立、收藏有关普洱茶不同产区、有迹可循、不断进化的产品档案库。


我亦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岁月知味的创始人,用15年的时间,贡献出易武茶"看得见的转化"--"易武古韵",来见证这个最好的时代。今天,"易武古韵"不但是岁月知味的开元之章,更是易武古树茶的标杆产品。


至此,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产区,能够像易武茶区这样,纵贯近三百年,有如此众多且脉络清晰的陈年普洱茶品享誉于世,任凭时代变迁,在整个经典普洱的格局变换中,始终有着自成一脉的发展道路。


古老的茶园再次苏醒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艰难和使命。


随着复兴时代吹响的号角,市场中的嗅觉敏锐者也开始集结茶山。但是对比当时整个普洱茶产区的版图,依旧是进入勐海的多,进入易武的少。而岁月知味,有幸成为易武茶这15年发展的主要见证者和推动者。

△ 苏醒的古茶园


跟随普洱茶产业的现代化变局,无论是产业的成熟度、市场的认知度,易武还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业界尚且如此,当地百姓更加懵懂。荒废的茶山虽然有了苏醒的迹象,但是那些繁荣一时的古茶园,早就"纵使相逢应不识"。


迄今我还记得2011年时,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的一些碎片,寻得一位李姓的茶农兄弟请他去找白茶园的时候,他一脸茫然, 不知道哪里有这么一片茶园叫这个名字。而找到最后,居然发现,这个茶园大部分就是他们自己家的!


而在2005年,除了麻黑、落水洞……这些少数可以在家边就近釆摘的茶园,到了稍微偏僻一些的丁家寨、老曼撒、刮风寨, 这些地方的原料几乎少有人利用。而像茶王树、弯弓这些今天如雷贯耳的优质古树茶资源,当时更是丢荒状态。


所以从2005年到2011年,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恢复"--找回历史的真相,并恢复品质的本源,这一切都要从茶山开始。


我们大概花了6年时间进行产区探索,把茶山先民们在贡茶时代、商茶时代种下的古茶园一一地找出来,并完成了对易武茶的初步"扫描",分解不同微产区的味觉密码,建立易武茶的基因库,以此来形成对易武茶更全面细致的认知。


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非常顺利和讨好的事情,因为彼时对原料的大小树、季节性、不同寨子的区分,都还未形成一种风气和认知。习惯了大大咧咧做茶的茶农,更是抱怨连天。


2012年之后,随着整个行业的复苏,越来越多的关注者进入易武。薄荷塘、哆依树、百花潭、同庆河……历史的遗珠,相继浮出水面。这些易武茶顶级的小微产区,因其品质突出,风格各异,如群星闪烁般先后登场,在专业市场熠熠生辉。作为这些茶园发现者的茶农兄弟们,也成了今天的受益者。


也正是在易武茶山和古老茶园的全面恢复过程中,我们通过点滴的积累,重建了易武产区的原料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三大香带"的风格分类,让消费者了解易武变得更加直观和清晰,对易武味的认知,也更加丰富和完整。


十五年间 传统拥抱现代


茶业复兴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探索者和资本涌入茶山,但与此不成正比的是,断代数十年,制茶技术急需再次的普及。


复兴时代的先贤们对传统工艺细节的试探性的恢复,让有意者已经一窥传统手工制茶的魅力。而随着时代的进程,现代社会对于茶叶的管理方式、制作工艺、卫生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也无一不折射着当代的进步。如何面对传承与创新,是摆在易武面前的问题。


于是,接过传统的衣钵,但又拿起科学的钥匙。坚守住古人定义好茶价值的根基,找到手工制茶与机械效率的平衡点。


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高度融合的15年,这15年易武茶的发展,注重经验也讲究科学,遵循传统也拥抱现代。

△古茶园基地


传统制茶技艺被大范围地恢复和普及,而同时一个现代茶企的生产标准体系也在强化。这是在工艺上不断精进和成熟的15年,整个易武茶产业发展水平也蒸蒸日上。


随着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核心价值不断得到普及和验证,最好的普洱茶依然指向--"经典的产区, 优秀的品质、干净的仓储、时间的陈化"这几个核心概念。但市场上真正能满足几个条件的优质普洱茶, 依旧是数量稀缺的。


而岁月知味,早已通过自建仓储体系实现了这一问题,自2005年起,我们将每一年的产品有意识的仓储留存,如今已形成了完整和庞大的体量。通过科学的仓储手段与严格的品控体 系,形成了"看得见的转化"样本。在此基础之上,对易武茶陈化路径形成了更完整的产品表达,也对"易武茶越陈越醇厚"留下了实物的论证基础。


经典 唯品质与人文兼具


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从封建时期的贡茶时代,到小资本主义萌芽的商茶时代,再到计划经济的大厂茶时代,一直走到市场经济下普洱茶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我们一路对易武茶从初识,到热爱;从工艺唤醒,到市场开拓;从断代,到复兴;从寻找,到重构。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艰难和使命,当然,也有各自的担当和收获。


茶山得到全面开发与恢复,工艺水平也日渐成熟精进,在过去的15年里,易武产区的发展平缓而又稳健,与大山外普洱茶行业的高歌猛进截然不同。在急功近利的时代面前, 易武茶选择用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重新雕琢自己,只为了坚实更长久的基业。


如果我们今日追问,普洱茶传世百年的经典为何多出自易武?不是同样兴盛过的莽枝、倚邦,也不是昆明、大理、宜宾等茶马古道流通要地上的商号。其实易武一直用自己的历史积淀和人文气质在述说着原委,以十年为生计,以百年为基石,它不紧不慢,却又有条不紊。


经典,唯品质与人文兼具,方是传世之本,才能自成一脉。


如今,在普洱茶产业上已经高度工业化发展的勐海,继续在效率和产量上做大做强。而三百年的人文积淀,则让易武始终坚守着普洱茶古典主义的魅力,追求着精细化、极致化的制茶理念,坚持着制茶的科学与艺术并重、传统与现代并存。


它用古老而丰富的茶山茶园、数百年的人文熏陶和精神传承,孕育着一批自成一脉的精品化茶企,它们以足够的良知与韧性,去撑起易武的下一个百年基业。


15年来,以岁月知味为代表的易武茶主流品牌,用年复一年的耕耘不辍,积累了易武茶庞大的产品和仓储数据库,让世人重新认识了易武。而未来,凭借一款款"岁月"成就的经典,易武也必将再续传奇,王者绽放。


千山竞立,起落有时,历史的脉络中,易武一直低吟浅唱着经典普洱不朽的魅力,在冥冥之中牵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来到这方土地,写下各自的篇章。


正是在不断探究易武茶前世,打磨易武茶今生的过程,易武茶的未来若隐若现,呼之欲出--它是传统普洱茶的代表,它是古典主义的摇篮,它是经典普洱的原乡。


编后语:

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定期连载郑少烘先生所著《易武》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撰文/郑少烘

图片/郑少烘


2022-05-03 23:28: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