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种、龙井43号……真假西湖龙井傻傻分不清?我来告诉你!
西湖龙井,一个常年霸占中国十大名茶榜单榜首的茶类,乾隆帝曾为之着迷列为贡茶。在众多绿茶中,西湖龙井始终是最具特点和名气的茶类,特别是头春的西湖龙井,更是令茶人爱不释手。
实际上,谈及西湖龙井,除了产区外,"群体种"和"龙井43号"也成为了龙井爱好者们绕不开的话题。甚至,市面上还流传着"群体种更贵更优于龙井43号"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是群体种?什么是龙井43号呢?以及,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如今佳期已至,好茶待许,为了让更多茶友厘清它们之间的差别,买到自己心仪且正宗的西湖龙井。茶语网(www.chayu.com)本着还原事实真相的目的,与大家一同谈论一下群体种和龙井43号。
群体种代表着西湖龙井的传统
每种茶叶都有不同的品种,拥有不同性状。按照国家标准指出,西湖龙井应选用龙井群体种、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鸠坑种等经审(认)的适宜加工龙井茶的茶树良种。
早在清朝时期,西湖龙井就被列为皇家贡品,并多次获得乾隆皇帝的称赞。乾隆皇帝还亲自留文于西湖之畔,并将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钦点为御茶,那时的"当地茶树品种"以及现在的"十八棵御茶"就是现在茶友们常说的"群体种"。
△西湖龙井群体种茶树林
一句话概括:群体种即当地土生土长的原生混合茶树品种(所以并不特指西湖龙井地区,各茶区都有)。
因群体种是由不同性质的植株混合而成,所以可以称之为天然的"拼配茶",其制成的茶叶口感协调性很好,茶汤饱满,层次感强。
因此产量稀少,所以,喜欢西湖龙井的茶友们,也不用一味地追求群体种。
龙井43号究竟是何方神圣?
时至今日,随着饮茶的普及,西湖龙井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致使原本的群体种数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
在市场的推动下,国家开始在群体种的基础上培育优良茶树品种。龙井43号就是从西湖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茶树品种,并于1987年被认定为国家良种,与群体种同属于一条血脉。
实际上,茶叶在加工时看重的是芽、叶、茎都能适度杀青,茶鲜叶的嫩度、匀净度就越要求一致,以方便加工。同时,国家地理保护产品龙井茶(GBT 18650-2008 )中规定龙井茶越匀齐,相应等级越高,其中特级龙井茶要求芽叶匀齐肥壮。
群体种和龙井43号哪一个更符合要求?
看到茶叶加工标准时,不禁会想到,究竟是群体种还是龙井43号更适合加工,或者说能否从这一点看出它们的优劣?
举个例子,如果不是经验足够丰富的制茶师,就很容易出现叶片边缘都已焦黄而芽头和根茎还没有杀青杀透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龙井43号发芽能力强,产量高,而且发芽时间早,对于求鲜求早的西湖龙井茶市场,龙井43号更具市场优势。
其实最可怕的是假西湖龙井
这样看来,在西湖龙井的范畴中无论是群体种还是龙井43号,都各有千秋,茶友们可各取所需。
怕只怕到手的既不是群体种,也不是龙井43号,那可就委屈了!
据了解,由于市场上对西湖龙井的需求很大,所以市场上存在许多假冒的西湖龙井。比如,有商家利用发芽较早的乌牛早品种来代替西湖龙井,更有很多西湖龙井产区之外的地区利用当地外形相似的品种来以假乱真。
教你辨别正宗西湖龙井
龙井外观及品鉴:
根据龙井茶地理保护标准规定,特级西湖龙井为一芽一叶初展,冲泡后成朵。西湖区的龙井品种叶片呈椭圆形,叶片向叶背方向卷曲。
其外形扁平光润,色泽黄绿润泽,俗称"糙米"色。
冲泡后茶汤清香持久,茶汤鲜醇,有淡淡的蜜甜味,无苦涩感,茶汤细滑绵柔。耐泡。
常见品种特点:
群体种--属于当地原生茶树品种混采,干茶匀整度不高。干茶色泽、长度基本不一样。
龙井43号--花青素含量较高,春梢芽叶基部有一淡红点。
手工龙井和机制龙井的辨别:
手制龙井--芽头饱满,压制紧实,冲泡后,茶叶很快沉入杯底。
注:
①乌牛早属于特早发芽的茶树品种,比群体种早发芽一个月,是龙井仿制最爱使用的品种。
②西湖产区只种植四大茶树品种:西湖龙井、龙井43号、龙井长叶、迎霜。除这四大品种制作的是西湖龙井外,其余风味上有一定区别,目前不被列入正宗的西湖龙井名录。
③乌牛早价格便宜,2021年价格约为300-500元/斤,仿冒西湖龙井利润空间很大。
注:
①这类仿冒茶多为等级不高的普通扁形绿茶,口感粗糙,完全没有西湖龙井的风味特点。
②西湖龙井作为传统名茶,对茶叶原料是有要求的。等级偏低的西湖龙井,以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为原料,而且一芽三叶占比不超过50%,长度不超过4.5cm。仿冒品原料等级在西湖龙井标准之外。
③低档绿茶价格极低,一般一斤价格在百元以下,但仿冒成西湖龙井后,其单斤售价在100~200元区间。这类仿冒茶常见于廉价西湖龙井中,以欺瞒不了解西湖龙井特点,贪图便宜的消费者。
注:
①用四川茶原料,龙井茶的工艺制作的扁形绿茶。
②西湖龙井以早为贵,而川茶、黔茶采制时间比西湖地区早,商家常用川茶(或黔茶)进行仿冒,多见早春西湖龙井中。
③高等级的川茶版龙井,外形近似,价格偏高,一般较难分辨,但川茶的苦涩口感明显,可以由此加以区分。
撰文/茶语网
图片/茶语视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