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新一轮暴跌危机解析
茶源网讯:近日,业界多个知名普洱茶品牌的茶品价格大幅下跌。在普洱茶领域最具指标意义的广州芳村茶叶市场,许多市场热门品牌茶品价格重挫30%~50%,央视经济频道亦进行了相关报道。当下的这轮暴跌行情让人不由得想起2007年那次普洱茶大崩盘,当年的大崩盘过后整个普洱茶行业用了数年时间方才恢复元气,当下的这一轮行情难道又是历史的重演?
病态的涨幅
仅以品质而论,优质的古树普洱茶绝对有不逊于乌龙茶、绿茶中知名高端茶品的品质。近年来普洱茶价格虽连年上涨,但总体而言仍然低于同等品质乌龙茶、绿茶的价格,即便如此,普洱茶的价格仍饱受市场诟病,何解?抛开市面上仅只具有期货属性的劣质茶品不谈,普洱茶不合理之处并非其价格,而是它病态的价格涨幅。其它传统知名茶品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通过业者的不懈努力建立了大众对其品类整体上的认知度与美誉度,以及广泛的消费基础,因此其同步进行的合理幅度的价格变动更易为市场接受。而普洱茶真正的在中国被广泛认知不过是本世纪这十来年间的事情,相较于其知名度,普洱茶在国内并不具备广泛、庞大而稳定的消费群体基数作为价格支撑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普洱茶近年来几乎每年翻番的价格涨幅就显得尤为扎眼。这种透支普洱茶远景价格的动作,只能是资本的炒作行为。
炒作闹剧
普洱茶,本来和其它茶类一样,首先是一种食品,因为云南茶区丰富的天然资源、低廉的生产成本、精致化程度不高的工艺制程以及在普罗大众心目中不高的品牌认知度,普洱茶在当年还曾经是中国茶叶之中尤为廉价的一种。其后随着普洱茶知名度的提升,以及其"越陈越香"概念的广植人心,可存可陈的普洱茶在其食品之外逐渐的又被赋予了"期货"的身份,相继而来的,就是期货市场中颇为常见的暴富神话,以及暴跌惨剧。
普洱茶的期货属性,使得资本热钱看到了从中图利的可能,坊间一出出资本自导自演的闹剧也纷至沓来。这些年来,厂家不爱惜羽毛,以省外、境外料冒充普洱茶的有之;厂家自己造自己的假茶的有之;恶意哄抬茶区原料价格,同时以台地茶、小树茶冒充古树茶的更有之。不论是老厂牌还是新商家,都在着力点放在了如何利用普洱茶的期货属性图利,而不是提高茶品作为食品的品饮价值。实际上从产品的整体包装、市场定位、行销手法便可知悉厂商的立意。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原件流通、不拆箱、不试饮等怪现象倒成了期货普洱的常态。从厂家到商家,从资本到散户,每一个普洱炒作的分子组成了一个沉瀣一气同时又互相算计的共犯结构,普洱茶价格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诞生了一波波的畸形涨幅。
嗜血的资本
资本进入市场,目的有且仅有一个:获利(绝对不可能是"弘扬茶文化"云云就是了o(╯□╰)o)。当整体行情走高到一定程度时,资本自然会开始收割获利。此时,收手不及的炒家,因贪婪而入市的小散户,就会成为这一波暴跌行情中最大的受害者,这一切,在中国股市中早已屡见不鲜。不过资本炒作,自有其嗜血的丛林法则,选择通过炒作普洱获利,本就应有相应的心里准备--"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超越"贪婪与恐惧"
当炒家们沉迷于这贪婪与恐惧之间的平衡游戏时,尚幸业界还有一批恪守底线的从业者。经典普洱成立至今,一直恪守石昆牧老师制定的企业理念。为确保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坚守我们作为爱茶者的一本初衷,经典普洱一直努力避免旗下茶品的期货化,品牌成立至今拒绝多次大资本的投资意向;同时,因为经典普洱体系茶品多数都快速的消耗于茶友的实际品饮,每一款茶品大多在1~3年的时间内就会消失于市场,自然也就不可能作为期货进行运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典普洱体系茶品具有天然良好的抗跌性。一方面经典普洱茶品毋庸置疑的优异品质确保了当下品饮的品质与陈化的愿景预期;另一方面经典普洱体系的市场定位使得茶品本身远离期货炒作,自然也就超越了期货市场必然存在的"贪婪与恐惧"。唯有恪守底线,方能做到"它涨由它涨,清风拂山岗。它落由它落,明月照大江"。我们的信心,既来自于对于石昆牧老师、对于经典茶品的强大信心,也来自于每一位经典茶友的支持与信任。
2022-05-03 2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