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茶科所:安溪茶产业的“硅谷”
县茶科所:安溪茶产业的"硅谷"
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茶叶农残生物降解、生态茶园建设、老茶园改造……安溪茶产业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倾注了县茶科所科研人员的心血,他们是默默奉献的幕后工作者。本报记者探访我县被称为茶业"硅谷"的茶科所。
科技成果茶界领先
位于参内乡圆潭村的县茶科所,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个并不为茶乡市民所知的院落里,显得宁静。长期从事茶叶科研,县茶科所的科研人员从骨子里透着一股纯朴,不善言谈。
听说要采访,县茶科所所长王建法拿给记者一本论文集,他们的工作成效,都体现在这本论文集上。这是他们去年为纪念建所30周年,把发表的论文收集整理,结集成册。
一篇篇论文,凝聚着茶科所这30多年来的心血。翻开厚厚的论文集,他们在省内外茶叶科技刊物上发表的100多篇论文,大量翔实的实验数据、图表,科学严谨的结果分析,从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栽培试验研究到茶树植保、设备、生化与加工,茶树栽培、茶树品种、种质保护、茶叶加工、茶树病虫防治、生态茶园建设,以及茶业经济发展探索等诸方面,都是他们研究的范围。
跟随王建法来到茶科所后面半山腰上20多公顷的茶叶公园,其中6公顷的标准茶园,分为茶树品种园、试验园、示范园等。每天,茶科所的科研人员就在这里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数据和资料,然后分析比较,不断积累与创新。他们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耐得住寂寞,潜心茶叶科研,不由让人心生敬重。
虽然茶科所只有12位科研人员,但茶科所创所30多年来,先后承担省、市、县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30多项,茶业界领先成果比比皆是,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8项, 多个项目获县科技进步奖。
茶农是第一创造者
"广大茶农才是发明者,第一创造者,茶科所只是对其成果进行论证、总结和提高。"谈到茶业科研,王建法解释他们的工作。
今年春茶最佳采摘时节正好遇上连日阴雨,茶农有的使用"钨丝灯"、有的则使用"浴霸"进行晒青萎凋。县茶科所的科研人员及时深入一线,观察研究雨天晒青的各种方法,收集数据,探索如何去除茶青中残留雨水。经过反复观察,浴霸的效果好于钨丝灯,原因在于浴霸最接近阳光。
"这种研究,茶科所无法独立完成,要依靠茶农,只有茶农采回'雨青',多户进行,样本多,最后的结果才科学。"县茶科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王文建介绍。
20多年来,茶叶加工研究风潮正兴起,现代机械和食品科学,开始融入茶叶科技大家庭。采茶机、拣梗机、烘干机、除尘设备等茶叶机械,开始引入并试用于我县的茶产业。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空调做青技术,早在1984年县茶科所就着手进行研究,1989年,经过进一步完善、成熟,在我县茶叶制作中得到推广,改变茶叶生产加工"靠天吃饭"的历史。
目前,县茶科所主持在研的市级科研项目有3个,参加省农科院、省农林大学等单位的科研项目6个。此外,县茶科所正积极探索《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茶叶的卫生质量安全。《铁观音生产的低碳技术研究》也在进行中,综合探索铁观音高效优质安全生产的低碳技术措施。
2022-05-03 17: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