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循环经济促进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发表于:2024-11-21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21日最后更新循环经济促进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可循环、可利用、可再生的模式,依靠生态型资源的循环发展,使普洱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上一个新的平台。美
茶饮趋势编辑 2024年11月21日最后更新循环经济促进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可循环、可利用、可再生的模式,依靠生态型资源的循环发展,使普洱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上一个新的平台。

  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Kenneth Boulding)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他认为循环经济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系统内,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经济,转变为依靠于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主要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必然导致资源的短缺、枯竭和环境污染。而循环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是一种自然资源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污染物低排放、乃至零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可见,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1987年7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我们不仅要注意经济增长的数量,同时要注意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主要的标志是资源能够永续利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有社会进步,人类在教育、健康和自由平等等方面的权利。

  现在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尤其在茶树的管理上,由于茶农对于经济效益的渴求,必将大面积施用肥料,这样就会使得茶园土壤的结构遭到一定的破坏。同时,由于害虫的抗性越来越强,喷洒农药的浓度也会越来越高。在普洱茶加工中也会受到茶厂(茶场)环境的影响,在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一些污染问题。这种掠夺式的开采资源和不计后果的生产,必将使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尤其今年普洱茶价格的大幅"跳水",使得循环经济逐步提上云南茶叶发展的新日程,由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刻不容缓。

  1、循环经济的概述

  近年来,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正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已成为国际社会经济发展潮流和趋势。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从而达到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吴季松把循环经济的3R理念--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扩大为5R理念,也就是在3R基础上,加上再思考(Rethink)和再修复(Repair) 2个理念。这一提法于2005年3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思想者论坛"上交流,得到与会者的认同。它体现了新的资源观、生态观和价值观。

  1.1新的资源观

  改变了我们传统认识中的资源概念,使资源概念扩大化,将自然、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因素一道归纳在资源的范畴。将这些所有的子元素共同合并在一个大的集合中,其中的某一个元素发生变化就会使得整个集合发生质的改变,我们必须科学的组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使之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1.2新的生态观

  和我国过去实施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方法相比,它从源头上防治环境被污染,不单纯强调技术进步,而且将制度、体制、管理、文化等因素通盘考虑,注重观念创新和生产、消费方式的变革,是一种积极、和谐且可持续的治理范式。

  1.3新的价值观

  以前人类对于自然得价值观是征服自然,驾驭在自然之上,这样就使得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变得不和谐,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结果就是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而循环经济是基于环境资源价值观,把发展活动所创造的经济价直与其所造成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相统一的观念。

  2、普洱茶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茶园基础较差,无性系茶树良种少

  云南省现有茶园大部分建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忽视建园质量,加上管理租放,重种轻管,重采轻培,有些甚至只采不管或只采不养,树势衰老较严重;同、时无性系茶树良种是发展循环茶产业的关键和基础,但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仍较低。同时,由于建园较早,茶园所在位置,以及建园的原则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例如,大部分茶园都没有建蓄水池,这样与现有循环经济的要求出现了背离,在今后的建设中,改造茶园将是发展茶产业循环经济的基础。

  2.2茶厂(茶场)选址与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

  云南省现有茶厂(茶场)都是按照以前的标准建立起来的,由于近年茶产业发展迅速,茶厂(茶场)的发展也急需调整。对于附近的污染源尤其要重视,为使茶厂(茶场)清洁化生产,机械化生产,对于要淘汰的的机器的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优化资源配置,最大的发挥该厂(场)的生产效益。而对新建茶厂(茶场)的要求,就更要符合国际标准,严格按照HACCP的要求,对于关键控制点把握正确。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与国际茶产业充分接轨。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晒青毛茶的加工中,晒干环节值得我们继续思考,而在渥堆过程中,更要注意卫生的影响。

  2.3在普洱茶销售的过程中存在污染

  在销售的环节中,最重要的避免消费者直接用手接触产品,消除不必要的污染。还有部分普洱茶是销往农村或者是边远山区,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山路,运输时间长等原因,可能出现一定的污染,这就要求运输人员的运输过程中一定注意控制污染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在销售中,还要注意摆放的位置,不要放在路边,也不要放在有异味的环境中等。

  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循环经济直到本世纪才逐渐被人类所重视,更由于茶树生长周期性长,一般实生苗要3-5年才会有产量,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人们不可能对原有茶园进行大幅度的改造。而茶厂(茶场)在原有的厂址下,也不可能有较大的变动,只是在新的设备、作业流水线有一些较大的改变。在包装、运输以及销售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总之,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只有在生产实践中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普洱茶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得到改善。

  3、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促进普洱茶生产

  循环经济是基于生态学的观点,借鉴生态学的原理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普洱茶生产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原理,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因地制宜,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普洱茶生产的生态体系。

  循环经济要求所利用资源大部分是可循环利用的或可再生的,产品经使用后可以通过回收、再生等方法处理,只产生少量的废弃物或不产生废弃物;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利用高科技,尽可能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在茶树的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施用有机肥,还可以使用昆虫性信息素来治理茶园害虫,对于茶园病害最好使用生物农药,使茶园环境避免后天污染。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可以生产许多有用的产品,可以根据茶叶的品质的不同生产不同的茶产品,充分利用生产资料,使得茶叶生产效益最大化。

  循环经济和普洱茶生产的目的都是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大多茶园已经建立几十年甚是上百年,土壤肥力明显下降,许多客观因素制约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普洱茶生产也是在延长生物链和加工链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循环经济和普洱茶生产共同的目的是有限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开发,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下生存。

  4、普洱茶产业中应遵循的循环经济的原则

  4.1普洱茶生产的"减量化"原则(Reduce)

  减量化原则,即减物质化,为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该原 则以不断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在经济运行的输入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尽可能多地开发利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在普洱茶生产上应用减量化原则最科学、最灵活的方法就是使用土地减量化、水资源减量化、施用肥料减量化、喷施药品减量化、使用能源减量化等。力求在普洱茶生产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提高生态效益。

  4.2普洱茶生产的"再利用"原则(Reuse)

  再利用原则,就是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坚持并灵活运用再利用原则,就必须做强普洱茶加工。根据再利用原则的要求,对各类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有益废弃物物(如茶梗、地灰等)进行系列开发,精、深、细加工,从而得到不断增值,,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成分分析,开发新的产品,延伸产业链,反复加工,不断增值。普洱茶在加工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绝大数属于原来普洱茶产品的组成部分,仍然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有效成分,如修剪的嫩枝叶、茶籽、茶花等综合利用,这些都有一定的开发价值,且成本低,技术易掌握。这些工作做好了,不仅加工企业本身不再产生污染,而且可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4.3普洱茶生产的"再循环"原则(Recycle)

  再循环原则,就是尽可能再生利用或资源化,把废弃物返回工厂或直接利用。运用再循环原则,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中外专家将微生物视作"宝贝",给它取了个新名词: "白色农业"。利用它,可以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无污染饲料、肥料、农药以及取之不尽的能源。比如茶花的利用及茶籽的提取利用,其附加值都比较高。尤其日本等产茶国,利用低档茶叶或废弃物加工鞋垫、面纸等,我国利用低档茶超微粉碎加工成各种茶食品和有的在低档茶或废弃物中提取各种有效成分,如提取茶多酚,该产品在世界上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4.4普洱茶生产的"再思考"原则(Rethink)

  再思考原则,就是不断深入思考在经济运行中如何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最大化。人们对于普洱茶生产有不断的认识,不断的改进的过程,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长期的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长期坚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以追求达到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实际效果。

  4.5普洱茶生产的"再修复"原则(Repair)

  再修复是建立修复生态系统的新发展观,根据茶叶本身的属性,以及生产的基本原理,对于其生产的一系列过程进行修复,以求达到茶叶生产中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可持续发展。在普洱茶生产中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使其达到循环发展的要求,比如对茶园的改进修复,可以使用无性系良种改善种质资源,使得性状相对一致,利于机械化操作。同时对加工工艺的研究以求改良普洱茶的花色品质等。

  5、整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文件,可持续发展正式上升为全球战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作为一种思潮,还是具体实践,都对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如果没有可供付诸实施的技术路线和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发展只能化为美好的泡影。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模式是在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困境反思经济与社会发展道路,寻求突破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环境限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等多元危机的当代世界具有普遍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意味着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需要从社会制度和文化层面予以保障。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纯的循环经济问题,而是超越循环经济的整体可持续发展问题。

  6、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普洱茶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茶业领域的应用,它应保证在茶叶事业的各个环节,使得人类利用茶叶自然资源方面,达到以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茶业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原始的、传统的普洱茶生长加工饮用,体现着一种初级的可持续发展,当前, "十六"大把科技兴国、可持续发展定为两大国策,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只有实现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重复解决农残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对环境质量-负责,从源头上遏制住日趋恶化的环境状况,使环境质量向好的方向转化,从而促进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

  7、实现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如何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普洱茶产业,同样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思路,我们国家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我国的品种资源优势,运用绿色生态概念来诠释循环经济,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土壤条件和不同的加工工艺,全面实施"5R"原则,来打造新型的普洱茶产业。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普洱茶体系来保障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通过制度的保证、舆论的导向、伦理的规范、道德的感召、法制的约束、社会的公正、文化的熏陶、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等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只有当人类向自然的索取同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的时;只有当人类对当代的努力能够同人类对后代的贡献和努力相平衡的时;只有当人类为本区域的努力能够同时考虑到其他区域乃至全球的利益的时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祁峰,男,(1982.7-),籍贯,山西榆次,汉族,2005级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从事茶树生理生化及加工工艺的研究。


2022-05-03 16:26: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