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探秘宜宾众多中小茶企业
编者按:随着早茶节的日益临近,近日,本报记者来到翠屏区、高县、筠连县、江安县、屏山县、珙县,走进众多中小茶企业,探秘他们的生存之道,关注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问题。
还需资金拉一把
2月10日上午,记者在翠屏区明威乡见到彭子权,此时他正在自己承包的茶山,查看茶树发芽的情况,"只要气温不再下降,再过20天左右,就可以采嫩芽了!"看着满山的茶树,彭子权已经开始"计算"着收获日子的到来。
彭子权带着记者去看他的茶山,他一边走,一边向记者讲述他的"种茶史"。2005年,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从事服装生意的彭子全看到生意不好做,于是准备转行。经过一番市场调查,他最终选择种茶。在他看来,种茶是 "零风险",因为光是收茶叶来加工都赚钱,更不用说自己还有种茶基地,可以自产自制。
于是他拿出所有积蓄,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一口气承包了300亩,后来又承包了100亩。"由于要扩建厂房和更换机器,今年我打算主要卖鲜叶,利润就不高。"在厂房外的空地,彭子权端来板凳,与记者聊起来。他说,从种下茶树到可以采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从2005年开始种茶到2010年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是投入居多,如今开始采茶、制茶后,他的纯利润能达到每年20万元,但大多是还前期投入的借款。
现在,彭子权基本上是从事茶叶的初级精加工,即自己采茶和制茶后,将茶叶卖给经销商,由对方换上包装进入市场。彭子权他还是打算做属于自己的品牌,他感受过"品牌的力量",亲眼看见自己制作的每斤300元的茶叶,在经过别人包装后,转手卖到每斤1000元,这让彭子权感触很深。
"目前,我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都走向成熟,今后不管是厂房的扩建,还是要发展自己的品牌缺的还是资金。"彭子权说。"是否考虑银行贷款?"记者问。彭子权说,现在以他的茶园基地为基础,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但他去银行贷款还是拿自家房产证去贷款,因为这样贷款方便,手续简单。如果要以合作社名义贷款,还要进过市场评估,手续复杂,而且银行担心承担风险。如果今后申请商标,有了自己的品牌后,宣传费用上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想过融资没?""想过,但叫外行人来融资也难,外行人认为风险大。"彭子权说。
于是,现在彭子权对于自身发展,采用以小养大,步步为营,希望自己像滚雪球式壮大,"现在虽然自己没有品牌,但我有优势,就是有茶园和技术,今后建立好自己的营销网络,有了自己的品牌,自己生产的茶叶就不用再经过别人之手卖出,这样利润空间就更大了。"彭子权说。
作坊茶企遇瓶颈
11日,屏山县龙华镇下着雨,该镇大坳村的村民向忠夫妇没有出门,他们在家里忙开了:安装调试揉茶机、瓶式杀青炒干机,用水浸泡新铺的地面,去除水泥的碱性。
正月十二他们才把制茶的厂房建起来,总面积有100多个平方米,之后又买来各种设备,总投入达到了6、7万元,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这算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向忠家原来在做草纸,夫妇俩都没有出去打工,这两年看见茶叶行情渐涨,他们也动了制茶的心思。
"龙华本来就产茶叶,原料丰富,再加上我多年收购茶叶,也看见过别人加工茶叶,所以进这行应该不难。"向忠不太担心,他说制茶时就请熟练的师傅,自己跟着学学,只要积累了经验,就能把握制茶的技巧。他希望自己的茶厂能越做越大,这样才能赚得多,但目前的投资已经让他感觉到了压力。
虽说春茶收购还没有开始,但很多茶商和茶厂都开始准备了,调试设备、筹措周转资金……据了解,龙华镇有多年的种茶历史,同时也有很多茶叶加工作坊,龙华镇会河村的龙学琼就经营了这样一个作坊,不过她的想法和向忠不同。
龙学琼有10多年的制茶经验,去年还花了1.5万元购置了一套新设备,据说购买这种设备还能得到补贴,但对于进一步扩大产能龙学琼却很谨慎。她说,这两年茶叶价格看涨,涨的原因却并不清楚,盲目投资,以后万一行情不好怎么办呢?
龙学琼说,像她这样的手工作坊在龙华很多,大家都还是趋于保守,受资金、技术、生产规模等限制,QS认证的条件都达不到。龙华的茗茶很好,这是每年的第一批鲜茶,然而当地很多制茶作坊却没办法加工茗茶,只能充当收茶人,将茶叶收购来卖给外来的客商。之后收来的茶叶,作坊也只能做简单的粗加工,然后卖给大厂商做深加工。
龙学琼的作坊也有100多个平方米,年生产干茶3、4万斤,每斤茶叶卖6、7元,"要做大,做品牌,动辄几百上千万,只凭我们作坊自己的力量恐怕太难。"她希望能有政策扶持,同时也要周转资金和技术支持。
盼人才提升产品含金量
今年是早白尖茶叶有限公司参加早茶节的第5个年头。从开始的懵懂随波逐流,到如今的主动进取。"早白尖"在早茶节市场上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走来。
2月10日,记者前往地处高县乌蒙山区的早白尖茶叶基地采访时,为早茶节奔波忙碌的"早白尖"带头人张德勋正亲自坐镇生产一线。记者看到,车间里几条生产线都在繁忙中,机器轰鸣声不断,穿着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套的制茶师傅们正在专心的选茶、筛茶、烘焙。"每年早茶准备上市时,我们都会招人帮忙生产,应对即将到来的销售高峰。"张德勋说。
4年的参展经历让早白尖有过迷茫与不安,而竞争中的危机感更是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为了备战今年的早茶节,去年年末,该公司通过10多年的研发,在一棵生长于高县罗场镇金塘村早白尖茶叶种植基地、海拔高度在1000多米的千年古茶树上培育了新品种乌蒙早,得到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的认可,获得了"宜宾早茶一号"的殊荣。"乌蒙早品种培育出来的早白尖茶叶氨基酸含量高,人体健康最为所需的果酸含量也极其丰富,这些特点都将是它占领早茶市场的独特优势。同时,乌蒙早在宜宾早茶品种中也是仅此一家,将成为我们打拼早茶节市场的法宝和利器。"面对即将到来的早茶节,张德勋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打好早茶节之战仅是参与早茶市场竞争的一个阶段,曾经历过惨痛教训的张德勋思考的更为长远。他告诉记者,早白尖公司以前研发的好几个大型品种曾因无自己的专业人才,使得项目中途夭折。2008年,他们公司引进的几个外来品种更是因为在高县不能适应当时的冰冻雨雪天气全部失败,亏损高达200多万,这使得他深知科技和人才的重要性,希望有更多的农业科技专业人才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唯有科技创新才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希望政府能牵线搭桥、建立更为灵活的用人机制帮助如同他们一样的其他茶企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研发新品种,提升产品含金量。
春风村里的龙井茶
冰雪消融,春意渐展,宜宾早茶的嫩芽已悄然攀上枝头。2月10日,记者驱车来到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环山而上,春风茶厂出现在视线中。
春风茶厂位于一座海拔700多米的山上,雾气环绕。此时由于离规模采茶时期还有一周左右,茶厂显得很宁静,周边成片的茶园也人影寥寥。在茶厂旁边的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春风村支部书记王家元和春风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贞。王晓贞是浙江人,她说,这里的海拔和云雾环境很适合种茶,采茶时间比浙江一带早一个多月,更有利于占领山东、浙江的市场。
为什么浙江的企业会万里奔波,到春风村"安营扎寨"呢?在王家元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2008年底,王晓贞的丈夫方元兴经过宜宾时,在网上意外看到筠连县春风村有千亩早茶基地,经过考察,发现这里很适合种茶,且无人生产龙井。2009年,春风茶叶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中高档龙井茶。
公司成立后,为充分利用春风村的千亩茶场,公司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管理茶场,改变过去茶场无人管理,茶叶销售零散的局面,并淘汰陈旧的"平阳早",广泛种植高质量的"乌牛早",经农民采摘、加工后,茶叶由公司按市场价统一收购。"'乌牛早'是生产龙井的最好原料之一。"王晓贞告诉记者,去年,有的茶农光卖鲜茶就有两万多元的收入,茶农尝到种茶的甜头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现在春风村茶树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公司有了稳定的茶叶来源,又开始在邻近的千秋村建立标准化茶叶基地,今年4、5月份将达到3000亩的规模,预计投资达3000万左右。"公司发展得很顺利,也一直处于盈利状态。"王晓贞笑着说。
"对于我们来说,引进企业是第一步,然后是发展村级深加工,再将茶叶的文化理念提升上去,最后打造自己的品牌。"王家元说,企业进来了,就有了资金,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也就有了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目前,村里正在积极为公司申请注册"春风雾尖"的商标,同时也在全力打造"绿色茶坊人家"茶文化旅游点,让游客亲身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过程,增加茶产业附加值,也将"春风雾尖"的品牌推广出去。"品牌才是核心竞争力。"王家元说。
在宜宾市第五届早茶节即将开幕之际,王晓贞准备带上自己的第一批龙井茶参展。"作为宜宾唯一生产龙井茶的企业,压力和机遇都是并存的。3年后,茶叶将进入丰产期,到时我们已教会茶农如何制茶,公司收购干茶,将'春风雾尖'打造成知名的品牌。"王晓贞说。
2022-05-03 16: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