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茶商“炒”声下的品牌之惑
茶叶市场的炒风对品牌的树立会有不利影响
在许多人的眼中,与其它门店相比,茶叶店显得很清闲。每天只要定点开门营业,然后坐在茶海前,为上门选购茶叶的客人泡上一壶茶,跟客人一起品茗、聊茶,最后成功的卖出茶叶,如此轻松就可以把钱收到荷包让不少人羡慕不已,于是,跟风开茶叶店的人越来越多。其实,您知道吗?16年前山东市面上仅有一种茶叶花茶。随着1996年济南茶叶批发市场成立,各种茶叶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济南,一条条运输线路一同编织起了省城的茶叶市场,而茶商的第一桶金也多是在那个时候淘到的。
A:茶商借练摊、倒茶起家
说起济南的茶市,就不得不提张庄路上的济南茶叶批发市场。1996年3月开业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汇集到济南,从这里开启了自己的创业路。转眼间,16年过去了,济南仅茶叶批发市场就有三四处,零售店更是遍地开花,成了街头一景,不过提起自己的第一桶金,最早一批入驻济南的茶商心中,有着对练摊的怀念。
"最初都是慕名到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创业的,当时的茶叶市场没有门面,充其量是中间隔道墙,支个摊子茶商们就算有自己的"店"。"回忆起最初的场景,批发市场的老户至今记忆犹新,"漏风漏雨,冬冷夏热,忙的时候还得住在没有房顶的"摊位"上,不过虽然环境苦,但钱好挣,北方城市都来这里进货,别看是刚建成的市场,白天喊价声,吆喝声俨然一副集市场景。"
就在茶叶批发市场热热闹闹的涌入中,北方茶为代表的日照绿茶开始挺进济南。作为最早一批将日照绿茶带进市场的茶商,其中,丁为英是为数不多的"女将"。作为地地道道的日照人,1993年丁为英来到济南有了茶叶根据地后,原本做化妆品生意的她兼职做起了倒茶的生意,并用第一桶金开了自己的茶叶店。
B:成最赚钱行业 年入百万是寻常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小商小贩逐渐形成了规模,把小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就连当时卖卫生纸的都称:"数钱数到手抽筋"。与此同时,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的成立,不仅让茶叶在北方变得名正言顺,也让踏入这个市场和像丁为英一样打擦边球的商贩们尝到了甜头,一年下来茶叶批发赚个百八十万不成问题,茶叶成了最挣钱的行业之一。
"当时市场上99%都是南方茶,剩下的1%是花茶,并没有鲁茶的一席之地。"采访中丁为英介绍,市场空缺就代表有市场,不过缺少资金的她并不急于开店,而是联系客户、批发商,奔跑在日照与济南之间做起了倒茶的生意,"那时候,日照虽然已经产茶,但当地没有茶厂,都是靠着家家户户那口小锅炒出来,然后一户户的收,谁要茶就给谁送去。"
至今丁为英还记得自己的第一笔生意。那是1997年春茶上市的时候,她将手头上的茶叶,以50元一斤的价格卖给了一家公司,"当时一个人一个月工资不过三百元,而且日照绿茶还没有名气就这么好卖,感觉卖茶是又容易又挣钱。"之后,茶叶市场的快速发展更是丁为英始料未及的。"一天光电话就得接三四十个,都是要茶的,每天包茶叶得忙到凌晨两三点。"采访中,在茶叶批发市场落户的茶商也同样表示,2000年初,春茶上市时节,每天的营业额都是以万计。
C:炒作风起 哪个被炒哪个挣钱
如果说济南茶市刚起步时是个单纯的婴儿,那么现在的茶市则是叛逆期的孩子,让人捉摸不透。
2006年前后,普洱茶突然一夜走红,价格狂涨了数十倍甚至百倍,收藏者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卖掉宝马车收购普洱茶……小小的茶叶演绎了一段资本神话,不过很快这段神话又传出了价格"崩塌"的消息,同样一夜间,投资炒作的人由一夜暴富变成倾家荡产。不过,也就是从那时起,整个茶叶市场迎来了投资炒作新局面。
"普洱之后是黑茶,去年红茶重新被炒热,目前红茶金骏梅风头正盛,7000、8000元一斤的价格都算便宜的,从今年开年的局面来看,上半年是绿茶天下,下半年依旧是红茶当家。"在丁为英的脑海中,有一张清晰的茶叶炒作路线图,自从普洱热过后,每一年都有几种茶叶被炒,而炒作起来的不过只有一种,但不管是哪一种,该茶叶从批发商到中间商再到零售商,都能小赚一笔。这里说的小赚,并不是说茶商赚的少,只是至今还没有一种茶叶的势头盖过普洱而已。而其它没有被炒起来的茶叶,也足以填饱大户茶商的肚子,"利润在30%-50%。"
看着茶商一个个荷包鼓鼓,这个行业引来了不少跟风者,看看街边那一个个脱离了批发市场,依附于高档社区、繁华市井开的茶叶店,其中除了已经打下根基的茶商扩张的直营店,其它的则是眼馋这个市场,进来淘金的。
D:小茶店难生存 大茶商开始多元化发展
自从普洱热后,茶叶市场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炒茶比炒股票还刺激",透露出了这个市场的阴晴不定。采访中,不少老户茶商表示,卖茶叶最挣钱的时候是2000年左右,那时候没有炒作带来的大起大落,挣得是实实在在的银子。而对于近年来,那些抱着淘金心态入行的新人,如同大浪淘沙,生意不好干了。
茶叶市场的确成就了不少人的创业梦,但同时也在粉碎着一些人的淘金梦。据了解,在省城茶叶市场,每天有开门的,每天也有关门的,空出来的房子,明天就有人搬进去,巨额的周转资金击退了很多小茶店,可以说,近年来的投资炒作风给茶叶市场带来一次洗牌,而幸存下来的茶商却依旧不能高枕无忧。
"想长久的在茶叶市场立足,品牌是必经之路。"如今,做了十多年茶叶生意并拥有自己茶厂的丁为英,已经从日照绿茶批发商蜕变成了集绿茶、红茶、黑茶等于一体的多茶种批发商,兼职零售商,不仅如此,还成立了赏画品茶会所。而丁为英的转型并非个例。在明湖东路附近,一个品茶馆摆出了供鉴赏并出售的瓷器,还有的茶商在提供品茶的同时,还帮茶客养"茶具"、"茶宠"……茶叶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已经铺开,在这条路上,茶叶是主角,还是配角,还有待考究。
记者手记
没有领跑者的茶叶市场
有茶商这样评价目前的省城茶叶市场:刚刚走过了婴儿期。
的确,在几千年的茶文化面前,只有16岁的济南茶叶市场像一个懵懂的少年,在探索中前进,即使已经有人荷包鼓鼓,即使有人在这里淘到了第一桶金,但没有人站出来说自己是领跑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何在茶叶市场却背道而行?
如今,又到一年一季春茶上市时节,经历冬季的沉寂后,茶叶市场变得热闹起来,到处是一片火药味道,茶商之间你追我赶,此时谁第一个将新鲜茶叶运到济南市场,谁就是季度王者。不过茶商们自己心头有数,从采摘、炒制到收购运抵济南市场,最多不超过三天时间,春茶就可以出现在各个茶叶店,没有领跑者。
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可悲的,一个没有品牌的市场是危险的。当茶商们把一种种茶叶品种带向市场,带进世界舞台时,当茶商们炒热一种种茶叶赚得金钱时,他们又失去了什么?在国际茶市,说起中国,那神奇的东方树叶让人叹服,而说起品牌,中国茶商黯然失色,没有叫得响的龙头企业,这不得不引起行业反思。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茶企行动起来,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在国际舞台上,读到中国茶企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