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闻海外的珍稀白茶
白茶是历史名茶,福建特有的茶类,属轻微发酵的茶类。其品质外形针状,白毫密披,银装素裹,色白如银,发光,汤色和叶底,浅淡明净,因得白茶之名。制法特别,和其他茶类不同。传统的制法是采下新鲜芽叶晾晒至干,不炒不揉,芽叶完整,密披白毫。制茶过程中,主要靠晾晒和风干,工艺不复杂。加之茶性清凉,有退热降炎之疗效。
白茶,目前产区主要在福建省的政和、福鼎、建阳、松溪等县。境内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有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建阳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
白茶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和工艺不同,生产出的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新白茶、贡眉、寿眉五种。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
白茶,素为茶中珍稀茶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出现,迄今已有九百年的历史。宋徽宗《大观茶论》(1107-1110)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造型而成团茶,同现在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而真正的白茶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年)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的白毫银针。提起白茶,知道的人不多,国内市场很少上架,产地福建茶叶市场也是凤毛麟角。
茶界谓白茶有二指:一是指用白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白茶,因芽叶天然呈白色而得名。1982年在浙江安吉县推出的安吉白茶,像宋代北苑白叶茶一样,是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珍稀茶树,采摘鲜叶以绿茶制法加工而成的白叶茶。二是指以普通茶树(菜茶、白叶茶)鲜叶为原料,采用自然萎凋,轻度发酵,不揉不炒,自然干燥或文火微焙方法制成的茶叶。其成茶芽叶完整,密披白毫,色泽银绿,滋味甘醇,汤色浅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白茶。
白茶加工制作方法正是形成是在清嘉庆年间(约1796年前后)。据福建茶史记载:由于当时红茶市场不畅,而导致大量积压,政和县的茶农就改制白茶外销,从此白茶即成为一种正式的茶类;而且白茶加工的基本方法也一直沿传到现在。
白茶以白毫银针最为名贵,除饮料用外尚可作为药用,味温性凉,有健胃提神之效,祛湿退热之功。太姥山绿雪芽初为治疗小儿麻疹为世人所珍,现海外华侨极为崇尚。白茶因芽多白毫,欧美茶商有用少量白毫银针拼入高级红茶中以增加美观。同时,提高茶叶品质,加大售价,冲泡时每杯加入二三枚白毫银针,可以增进美感。
白茶主销香港,有五六家茶行专门经销,约占白茶出口量80%-90%,其次为马来西亚、新加坡、西德、荷兰、瑞士等国家地区。据1963年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载:白茶输出量约占福建省特种茶出口10%,其价值银针每吨可值15500美元,特级白牡丹可值4300美元,特级贡眉可值2900美元,寿眉900美元,一年可换回外汇约20万美元。福建省茶叶学会《白茶研究资料汇集》1963年。
白茶贸易历史不长,银针在光绪十六年(1891)始有外销,1910年起随红茶畅销欧美。1912-1916年为白茶出口全盛期,当时福鼎和政和两县每年各出产1000余担,每担价值200-260两(约352-416块银元),1917-1921年因欧战影响,一落千丈。乃至改制白毛猴、莲心、白牡丹,至1934年起白茶产销才开始逐渐好转。
近几年国外的医学界对中国白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拉夫斯基博士发现喝白茶能使人体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五倍;2004年美国纽约佩斯大学米尔顿·斯奇芬伯博士最新研究发现,白茶提取物能对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200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化学会上,美国生化学家洛德克博士公布了他对白茶抗癌研究的结论--白茶预防癌症的作用,比其他茶叶的作用要强。瑞典斯德哥尔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也表明,白茶杀菌和消除自由基(类似人体垃圾)作用很强。
美国医疗机构研究表明,茶叶中的"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三抗"(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唯白茶功效最好,尤其是抗癌效果比任何茶叶都显著。一时间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白茶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大,而国内市场却很少看到白茶,由于有关白茶文献不足,国人对白茶了解甚少。但是,白茶以其神奇的保健功效收到国际上注重自身健康的人群越来越多的青睐,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饮品。
近年来,由于外销市场需求量日增,对于研究白茶,提高白茶品质也是当前茶文化一个重要问题,已引起茶叶产业部门重视。白茶将成为21世纪茶叶市场上驰名商品,是一种既安全又健康优质的保健饮品。
2022-05-03 1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