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茶叶产业走上强企富民复兴路
墙内开花墙外香,用这话描述宁德茶产业并不为过。
1889年宁德三都澳开埠后,成为福建省最重要的茶叶输出港口,全省约50%的茶叶经此销往世界各地,三都澳也因此被誉为"海上茶叶之路"起点。
1915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人们记住了摔酒瓶而闻名海内外的茅台酒,但同样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坦洋工夫"红茶就显得低调了许多。
在中国六大茶类中,宁德就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以及再加工的花茶、工艺茶、茶浓缩汁等,茶类之多为全国各地市之最,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红茶,"白毫银针"、"天山绿茶"等闻名海内外,是全国重点茶产区之一,也是绿茶和白茶的主产区。
这些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茶产品在国外受捧,但不得不面临的现状是,近年来在国内茶行业竞争激烈下,一些地方的消费者并没有完全认识和真正接受。宁德茶行业,任重而道远!
同样一块地,收入至少翻6倍
一位老汉如此概括闽东经济:发达不发达,看工业、服务业富不富;老百姓腰包鼓不鼓,就要看茶叶能值几个钱。
此话不假,据了解,宁德市70%的农户从事茶叶生产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占到全市近340万人口中的1/3。在重点产茶乡镇或村中,茶叶是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甚至是唯一经济来源。
自2005年起,宁德市大力增加种植面积,平均每年新植茶叶面积近3万亩,到2011年已突破90万亩大关。更为重要的是,全市着力提高良种比率,大力推广良种改造,特别是近年来紧抓国家实施现代茶业项目的机遇。
目前,宁德市优质茶树品种从以福云6号、福鼎大白(大豪)和福安大白茶等绿茶、白茶良种为主,逐步向红绿、红青兼宜的茶树品种拓展,并已培育、引进和推广高香型茶树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丹桂、白牙奇兰等新优品种。当前,无性系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每年繁育良种茶苗4亿多株,市内福建省茶叶研究所保存茶树种质资源两千多份。
品种改良能有怎样的效益?家住蕉城区九都镇九仙村的茶农陈松祖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家的全部收入,就只能看茶青的价格。"6年前,陈松祖在九仙村上坑盖起了小洋楼,如今已基本装修完备。晴天到茶园里除除草、松松土,雨天和亲友打打牌闹闹磕,这是他的生活习惯。
十年前的陈松祖可没有现在幸福,他拥有的8亩茶园种满了福云6号,哪怕是在立春前后的好茶每斤只有5元多的茶青收入,"前3天是宝,后3天是草。"陈松祖说,关键的茶叶期还要每天近百元雇人抢采,每亩地一年只有2千元左右的收入,扣去农药、施肥等成本,哪怕不计自己的劳动投入,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
经宁德市蕉城区茶业管理局推荐后,陈松祖在2005年先后把8亩的福云6号全部换成了黄观音。"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同样的一块地,收入至少翻6倍。"陈松祖介绍,今年立春每斤黄观音茶青卖20多元,每亩地一年能够收入1万多元,为此,3年前他专门再开荒出3亩多地种植金牡丹,"立春时,每斤金牡丹的茶青可以卖到60多元。"
如今的蕉城区,通过推广种植紫玫瑰、黄玫瑰、金牡丹、金观音等国家级、省级新优茶树良种5万多亩,茶树品种的改良推进了茶类结构的优化,并已建成天山绿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金牡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高标准茶园示范区等3个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与此同时,蕉城全区从2002年以来,推广种植新优茶树品种茶园面积4万亩,实现了早、中、迟芽种的合理搭配,解决茶叶采制洪峰期集中,缓解了茶叶加工压力,使厂房、加工设备、劳动力得到优化配置,全年春秋茶叶采制延长一个多月。
家家户户有茶园,农民当起大老板
一组数据抢人眼球,宁德市内拥有茶叶加工企业1200多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78家,县(市)级龙头企业300多家,有16家企业入选"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谢郑生是宁德市金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茶叶基地1487亩,带动周边老区群众1300户发展茶叶种植基地4300多亩,在省内外拥有4家"金观音"茶叶直营店。
曾经担任蕉城区霍童坑头村主任的谢郑生,仍记得2004年坑头村的情景:地势险要、远离城区,海拔将近800米的高山农民,只能靠饲养鸡鸭和上山砍柴为生,人均年收入还不足1千元。
村民也想找出路,但谢郑生坦言,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2005年秋季,蕉城区茶业管理局组织区里每个村的代表到安溪考察,一路下来让这些村民代表大开眼界,"同样是种茶叶,我们茶园里的福云6号放着没人采,而安溪的茶叶每斤最高价格是80元。"谢郑生回忆,当初就想要在村里试着走这条路子,种植高品质的茶叶。
吃过几次亏后的村民并没有太大信心,谢郑生干脆自己带头种植,在蕉城区茶业管理局和福建省农科院的支持下,不仅解决资金来源还有了技术保障。三年后,看到谢郑生赚到了钱,村民也陆续在自家茶园里种上金观音等新品种。
如今的坑头村真是变了样,家家户户的村民都有一片茶园,并且相继建起了加工厂。"仅仅是在茶叶厂里打工的职工,一年都有近5万元的收入,全村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万多元。"谢郑生说,如今村中劳动力已经不足,农忙的时候会向镇里或邻近村庄雇人。从普通农民、开办加工厂、注册商标到开直营店,谢郑生说,"感觉可以做了,就继续往前做。"
在蕉城区23万茶农中,谢郑生只是最普通的一员。如今的蕉城区,茶业经济稳步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制茶水平整体提升,已经拥有茶叶加工企业12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此外,茶企在全国各地设立茶庄、茶楼、茶店等茶叶销售网点800多家,去年销售总额达到12.1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从2005年到2011年期间,宁德市毛茶总值从8.9亿元发展到24.5亿元,增长175.3%;商品茶产值从20.26亿元发展到58.2亿元,增长187.3%。宁德市茶业实现持续的产业增效、茶农增收,毛茶和商品茶年均增收幅度分别达2.5亿元和6个亿以上。
百年品牌历久弥新,科技兴茶朝气蓬勃
农民走上富裕路离不开茶企的带动,应对新的茶行业竞争,宁德茶企进行了怎样探索?
"坦洋工夫"原产于福安市坦洋村,位居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首。从一个世纪前的王室特供茶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夺金,又由于历史原因,"坦洋工夫"经历了几番沉浮。
为了振兴坦洋工夫,2006年初,福安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坦洋工夫"红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启了"坦洋工夫"的复兴之旅。2007年起,福安市鼓励多家茶企联合成立坦洋工夫集团并且每年投资超过500万元,以此推动坦洋工夫做大做强品牌。
作为当年坦洋工夫集团的主要投资商,福建隽永天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达元强调,坦洋工夫制作要靠天时地利人和,萎凋时间的长短、烘干的程度、揉捻过后的茶叶松紧等都十分关键,"同一位师傅、相同环境,因为心情的不同,会制出不同档次的茶叶。"
一个世纪前的福安市坦洋村人试制成功的红茶,正是以"坦洋工夫"的制茶工艺闻名。龚达元介绍,坦洋工夫制作工艺完全靠手工,着重掌握萎凋工艺,重视加温发酵的技术处理,这是坦洋工夫的核心工艺。
"茶叶发酵时用湿布盖着,往往出现内层的茶叶发酵过度,但外围还没完全发酵。"龚达元介绍传统工艺的不足,但如今的设备可对每个环节进行科学控制,茶叶的湿度和热度都可以有效把控,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近年来,天香茶业公司不断更新技术设备,在保质保量上取得了成效,龚达元深知,"受西欧热捧的坦洋工夫,在国内肯定也能拥有很好的市场。"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福鼎市授权生产坦洋工夫企业达到100多家,全国坦洋工夫专卖连锁加盟店超过3000家。
同样享有盛名的福鼎白茶也做出新探索,主打福鼎白茶销售的余盛爱介绍,与其他茶产品不同的是,福鼎白茶的口味较淡,品尝其他茶之后的消费者很难适应白茶口味,"由于白茶自身的抗虫害的能力强,基本没有多少农药残余,此前大部分产品均为外销。"
从销售海外转战国内市场,余盛爱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另辟蹊径。"与传统古色古香的包装不同,不想重走当前茶座销售模式的路。"目前,余盛爱在福州经营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并把福鼎白茶精装成时尚的风格,颜色选择白色等浅色调,包装的设计选择简约式。
余盛爱相信,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可以广泛获得潜在客户,因此,他销售的方式主要就是采用电子商务和通过网络微博等新渠道进行营销。
作为福鼎市白茶行业的龙头企业,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雪明立足打造集生产科研、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和收藏品鉴于一身,具有现代农业理念的人文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复合型农庄。
"作为企业,首先要壮大自己,我们就是要打造白茶行业的第一品牌。"唐雪明介绍,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加强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培训创新型人才队伍等等都是公司的日常事务,但该公司更加明确的是,作为一家成功的茶企,除了在销售上占有优势之外,更要发掘茶文化,带动更多白茶企业发展。
茶行业的发展必然从兜售茶叶、试泡喝茶、包厢茶居到建设体验馆和庄园,最后是有关茶文化的博物馆。唐雪明介绍,将于10月20日开馆的白茶文化体验馆,正是品品香茶业公司的新尝试,目前接待、讲解、茶艺表演的工作人员都在紧锣密鼓地练习中。
唐雪明认为,茶行业竞争并非一朝一夕,"做好销售是关键,但有了文化企业才能长期发展。"20年前的品品香只是个拥有十几名工人的小工厂,如今已发展为拥有20多家直营店、30多家加盟店、超过100多个销售专柜,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地的大型茶企。
强化政策扶持,茶行业走上复兴之路
支持茶产业的发展,宁德市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2007年11月28日,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全国第一步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宁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决定》,宁德市各级党政旨在进一步调动涉茶工作者的积极性,推进宁德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此前四年,宁德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扶持茶叶支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茶叶质量安全长效监督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扶持、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更值得关注的是,1989年5月经福建省编委批准,将宁德地区农业局茶业职能分离出来,单独设立宁德市茶业管理局,成为全国首个、唯一的设区市(地区)茶业管理局,与此同时,宁德市各社区、县(市)相继成立茶业管理局。
宁德市茶业管理局局长郑云锡介绍,有关促进和保障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以及宁德市专门设置的茶业局,都是想要突出茶产业的重要位置,推进关系民生的农业产业,保障闽东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复兴20条'对福鼎茶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福鼎市茶业管理局局长陈诗雄认为,作为福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茶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所谓的"复兴20条",是对福鼎市茶业局2008年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简称。
"复兴20条"从科技兴茶工程、强化政府服务、创建品牌和落实扶持政策等4个方面着手,提出建立闽浙边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建设茶叶科技信息平台、加强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工作、严格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生态有机茶生产、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步伐等20条具体措施。
就"加强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措施而言,《意见》规定,福鼎市财政从2008年起预算安排100万元,并按照10%增长幅度逐年增加。重点对低产茶园改造、扩大茶叶基地规模、有机茶生产、绿色食品茶、茶叶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奖励。
据了解,目前福鼎市已有代销茶叶加工企业360家,其中上规模企业4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具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5家,营销人员近万人,创办营销网点1000多个,"福鼎白茶"品牌价值超过25亿元。"10月18日,中国茶叶经济年会在福鼎举行,这也将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新契机。"陈诗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