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多措并举大兴茶叶致富产业
丹江口市土关垭镇位于秦巴余脉、武当山下,辖11个村、1.3万人。这里山势陡峻、沟壑纵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群众戏称"种无田、养无水、有山种粮产量低"。就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在土关垭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本着"靠山吃山"的思路,立足广阔山场,大力发展茶叶等绿色生态经济,趟出了一条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土关垭镇茶叶种植面积达到7345亩,年产值达到1271万元,人均增收977元。依靠发展优势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加快了全镇脱贫致富步伐。全镇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00年的75%,下降到了目前的41%。
调整产业结构
由于土关垭镇种粮没有田,发展水产养殖有无水,怎样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了历届镇党委、政府的首要难题。"困难没有办法多",镇党委、政府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山场--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同样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目标一定,关键看有没有决心。在丹江口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决定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发展种植有一定群众基础的茶叶。"把以前一直种粮的地调出来栽茶叶,简直是瞎折腾,茶叶能填饱肚子?"群众不理解、个别干部心里也在打鼓,"这能行?"质疑声铺天盖地。
"调整产业有难度,但是不调就没有出路。"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镇党委、政府决心先办试点后逐步推广,先从银洞山村的荒山开始,整地、抽槽、引种。没有机械人工干,全镇党员、干部齐上阵,经过一个夏天的努力,愣是在昔日的荒山上建起了200亩的高标准茶园,从福建引进福鼎大白等优良品种,对原有老茶园进行改造。看到党员、干部的决心,渐渐地有群众愿意试一试,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采用免费为群众提供茶苗、技术指导、适当资金补贴等方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园见效后,亩均收益达到3000元,个别管理特别好的群众甚至突破3500元。当初质疑的声音消失了,调整土地种茶叶成了群众的自愿行动。
做大茶叶规模
扩大种植面积。群众有了种茶的积极性,做大茶叶产业规模就成了水到渠成。镇党委、政府一手抓新茶园建设、一手抓老茶园改造,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引进茶叶种植大户,"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想尽所有能想的办法--全力做大茶叶产业规模。5年来,先后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从福建等地引进福鼎大白、福鼎大豪、福音6号、金观音、鄂茶1号等优良品种3700万株,实现"两个一千",即每年新建高标准茶园1000余亩、改造老茶园1000亩,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到7345亩。未来三年内,全镇茶园面积力争突破10000亩,成为名符其实的茶叶大镇。
提高技术水平。与十堰农校建立校地合作关系,每年邀请十堰农校专家现场指导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制作技术,提高了茶农种茶水平。在丹江口市农业局的指导下,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专门负责茶叶的种植、管理、加工、销售,实行工厂化生产,提高茶叶制作质量和利用效率。
做强茶叶品牌
有了茶叶,如何才能从众多的茶叶乡镇中脱颖而出,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产业附加值?土关垭镇单位、政府决心从做强茶叶品牌入手,实施品牌强镇战略。
"以赛扬名"提高茶叶知名度。以银洞山茶场为主体,制作的"老君眉"、"碧剑"等精品茶叶,先后在"鄂茶杯"评比中获得金奖;银洞山茶场获得十堰市"五大名场"光荣称号。在去年十堰市举行的茶叶制茶大赛中,我镇制茶能手张丙华获得"十堰茶博士"荣誉称号。在一系列的茶叶比赛中,土关垭镇茶叶的知名度得到极大的提升。
引进知名企业是土关垭镇做强茶叶品牌的又一绝招。抢抓湖北省整合全省茶叶品牌的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全省四大茶叶品牌之一的"武当道茶"品牌持有人--八仙观茶场入住我镇,投资1700万元新建茶叶加工制作基地,全镇7000余亩茶园成了"武当道茶"茶叶基地,全镇的茶叶从此不再为制作、销售发愁,为将来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品牌战略的实施,最直观的反映就是茶叶价格,鲜叶收购价从开园初期不到40元/斤翻了一番,达到80元/斤。茶叶收购价格的提升,给茶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群众发展茶叶的积极性更高了,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如今成了大家竞相投资的香饽饽,仅在2012年,我镇就发展茶叶种植大户6户,新建茶园1800亩,土关垭镇茶叶产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土关垭镇将发展茶叶产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延长茶叶产业链条,研制茶叶制品,进一步提高茶叶产业附加值,为全镇1.3万名群众脱贫致富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