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多地采茶季遭遇用工荒
"徽茶沦落"的话题,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徽茶在发展过程中,还遇到了采茶工难招的困境。"年轻的找不到,年纪大的上山采茶效率低",让茶商们十分尴尬。 采茶工"吃香"身价高
"以每斤名优干茶300~500元的本地市场价格估算,光成本平均就要200多元一斤。 "这是近日记者走访庐江县、霍山县、岳西县、徽州区等多个茶叶主产地得到的答案。
据岳西县茶叶局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外请采茶工除包吃住行外,日均工资普遍都在100元以上,相比去年80元/天,涨幅达25%。同时,翻耕、修剪、施肥等去冬今春茶园管理用工成本也普遍走高。
此外,支出揽工的"包工头"辛苦费则进一步压缩了茶叶利润。据含山县青花香茶叶合作社理事长徐自章透露,按照目前行情,"包工头"辛苦费主要来自每人50元介绍费,以及整个采摘费10%提成利润。
不过,待遇提升依然解决不了用工缺口。郑功华是一位岳西主簿镇大歇村茶农,经营着300亩茶园,他告诉记者,今年明前茶调配的采茶工人数,距离"800人"刚需人数还相差很远。具体而言,名优茶采摘期只有一个月,但受制于人手不够,只能"采一半丢一半"。 "年轻的找不到,年纪大的上山采茶效率低,还容易感冒受凉中暑。 "
多位茶农和专家表示,虽已有采茶机具问世,但在实际运用中不尽人意。机械采摘目前只能适用于对质量要求不高的中低档"大路茶",而名优茶如何突破 "采茶用工荒"已成产业性难题。 采茶技艺传承陷窘境
事实上,安徽茶叶主产区遭遇采茶荒,只是徽茶产业遭遇难题 "冰山一角"。太平猴魁、黄山毛峰、霍山黄芽……一个个响彻大江南北的徽茶,正面临着茶文化与采摘技艺的失传危险。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茶园面积224.5万亩,占全国6.6%。1990年至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只增加46万多亩,增长26.1%,年平均增长仅有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茶叶大多还停留在初级产品上,技术含量不高,加工明显不足,有些甚至沦为外销原料,效益不佳。商务部门数据显示,去年我省茶叶出口折合人民币仅每斤10元。比较来看,1990年,全省的茶叶产量为53581吨,同年福建茶叶产量是58221吨;而到2012年,我省茶叶产量为95374吨,福建茶叶产量超过32万吨,相当于我省3.4倍。
"专职人员的采茶技艺在安徽已基本绝迹了。每年从事徽茶采摘的,基本都是非专业人员。而采摘后,茶叶抄青、烘干、复火等工序环节,都由茶厂机械化完成。"省城清源茶庄老板告诉记者,"机械化生产出的茶叶条形均匀,不过牺牲了传统人工茶艺所带来的口感。 "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通过大批量份额提升市场占有率,还是凭借茶叶工艺、口感博得认同感?曾一度在徽茶界引起争论。茶叶历经上古千年,已形成一种文化,而通过"重量轻质"的市场扩容路线,只能将拥有文化内涵的茶叶,逐步沦为快销品。
2022-05-03 15: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