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藏在深山的“绿金王子”
杯茶
样茶
孙中山题词
杀青
制茶作坊
茶王树
太平湖一瞥
净化包装车间
猴坑村一瞥
"太平猴魁"这个茶名,一言以蔽之,就是"出产于太平县(现为黄山市黄山区)猴坑的绿茶之魁首"。近百年来,此茶名声越叫越响。1915年,当其产量仅以百斤计时,即荣获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55年,产量只以千斤计时,又被中国茶叶公司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4年,总产量上升到上百万斤,"猴坑"牌太平猴魁还在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被业界公推为"茶王"。
上世纪50年代,太平猴魁属特供品,不是普通人能喝到的。每逢茶季,省茶叶公司到产地征购新茶,封入铁钴,五一节前送达北京,节日当天用于招待国宾。到了2007年,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出访俄罗斯,还将太平猴魁作为国礼,赠与普京总统。作为绿茶中最肥最大的品种,太平猴魁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故事。
正值采茶旺季,记者来到黄山,沿着一条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狭窄小道,直抵藏在深山老林中的猴坑,寻访那已演绎百年的绿色传奇。
见到全国最富的茶农
从黄山市中心的屯溪区前往黄山区,几乎是绕着黄山风景区走了半圈。在我看来,黄山像是巨大绿毯上摆放的一块巨型黄玉,而太平猴魁茶园就如掩藏在黄玉边上的一块块绿色宝石。从黄山北门附近钻进大山的一道皱褶,沿着一条澄澈的小溪径直穿入山的深处,新修的水泥路刚好够两辆小车相会而过,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有本省的,也有外地的,显然大多是为茶而来。
一条宽河挡住去路,河上刚修了桥,据说去年车至此还得改乘小船进山,现在可以乘车直抵猴坑村村口。一个多月前,该村还叫三合村,猴坑不过是该村的一个村民组。
到猴坑村民组还有五六公里路,那真不能称作路,更像是硬生生在悬崖上凿出来的一条栈道,勉强够一辆微型面包车通行,最窄处,小面包车的外轮几乎贴着崖壁转动。几辆这样的车子由村里身手最敏捷的小伙子驾驶,出入的无论贵宾、小贩,一律乘它而行。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车门外就是万丈深渊,往下探视一眼,顿觉心跳加快,血冲脑门,赶快左顾而言他。遇到拐弯,年轻的司机拼命地按着喇叭。有车迎面而来,幸好已近村子,对方作了退让。若在方才经过的急转弯,两车相遇,真不知他们该如何处理。
车抵猴坑村民组,虽只26户人家,但人声嘈杂,热闹如市。户户盖的新楼房,一层全都作了制茶车间,里面少则七八人,多则几十人,工人们分工明细,有的从事拣尖、整形、杀青,有的在对鲜叶进行整型、焙制,最后出来的就是成品干茶。一群女工围桌而坐,把早晨摘下的鲜叶,一根根摊放在木桌上,小心翼翼地用双手理成条状,放进浅竹筐。随后送到灶台,置入一口大大的铁锅,炒茶工以手作铲,抄着茶上下翻飞,空气中飘荡着一股浓郁的兰香。再看成品,根根平扁挺直,两头尖实。颜色也由最初的翠绿变为苍绿,叶脉透出一道隐红,这道"红丝线",是猴魁特有的标志。
全组24户人家,有22户姓方。方安全家有两栋房子,其中一栋全都作了车间和工人宿舍。他告诉记者,他家雇用了几十个工人,来自附近安徽与浙江农村,从事采茶与理茶的,一天包吃包住外,发工资160元;炒茶等技术工,工钱更多些。"今年茶季提前了20天,往年清明前后开始采茶,今年4月13日就开始动手采摘,五一过后这些工人就要陆续返乡了。"
"今年干茶好卖吗?"看着不少买家模样的人在村里踱来踱去,记者问道。"和往年差不多。明前茶每斤可卖四五千元,现在的尾茶,还能卖1200元左右。"
"今年国内高端茶市场有点下滑,但太平猴魁基本上没受影响。这个村民组人均收入可以达到二三十万元,算得上是全国收入最高的茶叶专业户啰。"陪同采访的一位农委干部介绍说。
方安全告诉我们,他每年打理20亩茶山,只需用几个月的时间。"我家2006年就在山外镇上买了套140平方米的住房,一到9月,把这边的房门一锁,就住到那边去,一直住到来年茶叶发出新芽。我的父母一年四季都住在那边。""现在村子里户户在镇上有房,春节这边根本见不到人。大年三十,大家就在城里相聚啦。"村民组长方观九在一旁补充道。
猴坑品"猴韵"
猴坑这个村名,自然与猴子有关。
当地人传说,很久以前,黄山上有对白猴夫妻,生养了一只小猴,一家其乐融融。一天,小猴贪玩走失,公猴急忙出外寻找,留着母猴看家。老猴一路攀山过涧,好不容易来到猴坑地界。由于长途劳顿,加上急火攻心,它患了重病,奄奄一息。山民发现了病卧山冈的老猴,连忙采来草药救治。老猴转危为安,为了报答山民救命之恩,便在猴坑栖居下来帮助干活。他攀上悬崖峭壁,采来一种清香肥嫩的茶叶,深得大家喜爱。老猴终老于此,人们就把它生活过的地方称为猴坑,把它采摘过的茶叶命名为猴魁。而那只呆等在黄山北海峰顶的母猴,天长日久化作石猴,成为了当今的黄山一景:猴子望太平。
美丽的传说,总会有鲜活的现实作为源头。时至今日,猴坑依然山高路险,古时候这儿想必就是猴群的领地。北宋末年,官府腐败,民怨沸腾。出身于歙县的方腊揭竿而起,后被官兵残酷镇压。作为方腊族人的方秋涯为躲避官府追杀,领着家人躲进猴坑,种黍植茶,代代繁衍。从那时起,猴坑一带多出好茶的记载,开始见诸史籍。
时至今日,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是以猴坑为中心的周围12个村民组,总面积19平方公里,区内有437户人家,1400余人口。然而论茶的品质与价格,猴坑的仍属最高。今年受大环境影响,高端茶价格回落,只有猴坑出品的干茶,价格基本没有往下掉。
爬上一面陡峭的山坡,我们来到一棵"茶树王"前,它的枝条上系着不少红丝带,是村民举行新春开摘仪式时留下的信物。这棵"茶树王"与周围茶树的最大特点,就是芽叶肥壮。同是采摘"两叶包一芽",别处鲜叶不过像是茉莉,就一小朵,而"茶树王"的芽叶,则是肥肥硕硕的一长根,用手估一估,足有八九厘米长。这简直不能称作"叶",而应叫作"棵"。而采这样的"茶棵",按理说一会儿采个十斤八斤的没问题,其实不然,因为猴魁采摘极为考究,有所谓"四拣八不要":拣高山,拣阴山,拣生长旺盛的柿大茶茶棵,拣挺直茁壮的嫩梢;对夹叶、过大过小、瘦弱、叶片全开、生长不健全、色淡紫色、节间过长、有病虫害的芽叶,均不能要。另外加上一条:清晨朦雾中上山采茶,雾退即收工,一般只采到上午10时。因此一个采茶工一上午也就只能采个四五斤鲜叶。
猴坑位于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上,坑峪幽深,山水相映。茶园多是一小块一小块的,位于山的阴面,四周植被覆盖率超过90%,平时雾大雨多。土壤是变质页岩风化后形成的乌沙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这些不可复制的环境与条件,造就了它的独特品味。据说多年前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总统酷爱猴魁,曾经派人前来购买茶籽,聘请茶工,欲试验移植,费了很大功夫,却最终未获成功。
身兼猴坑村党支部书记、猴坑村村委会主任和猴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方继凡,领着我们在公司的一间茶室坐定,给我们每人冲泡了一杯猴魁新茶。苍绿色的干茶,遇水便很快变得嫩亮,在玻璃杯中竖直起来,杯子里于是只见茶不见水了。吮过兰花异香,再呷一口茶,顿觉香高鲜爽。紧接着,一股甘甜浓香的滋味,充溢舌颊。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猴韵"了。"太平猴魁可是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极品猴魁就是七泡八泡还有滋味呢。你们一定要多喝几道!"方继凡的劝茶,明显表示出一种"自命不凡"。我们由衷地回报以畅饮。
谱写新徽商传奇
方继凡戴着一副细巧的眼镜,一脸儒雅,完全不像是出生于猴坑的地道农民。他创办的黄山市猴坑茶叶有限公司(前身为新明猴村茶场),是目前最大的太平猴魁生产企业,也是太平猴魁茶叶企业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在公司大门口迎接我们时,他拄着拐杖,伸出的手不停地颤抖。原来,他上月赴上海找规划专家商议开发猴坑村的旅游业,不料在高速公路突遇车祸,司机当场断了气。他也受重伤,幸亏救治及时,才又回到了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茶山。
"徽骆驼,苦备尝,春风满面鬓如霜。赢得无徽不成镇,千年史册话徽商。"在猴坑茶叶有限公司新建的茶叶博物馆里,我们了解到,太平猴魁的历史,既是一部猴坑一带茶农奋力拼搏的历史,也与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徽商有着直接的关系。
太平猴魁能够叫响世界,不能不提到一位猴坑的茶人--方南山。作为方秋涯的13代孙,方南山自幼迷上了茶叶,居然为此终生未娶。他从进山购茶的商人那儿得到启发,着手改进种茶与制茶技艺,使得茶叶品质有了飞跃式的提高。1910年,他在猴坑狮形头培育的太平猴魁,一举夺得南洋劝业会"优奖"。1915年,已经小有名气的太平猴魁,经"太平第一茶商"刘敬之等人推荐,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方南山带着参赛茶叶,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来到美国旧金山。他见洋人对中国茶叶不甚了解,光顾者很少,就在中华馆旁的木屋开设茶室,烹泡魁茶,立时香气四溢,吸引八方来宾。结果荣膺"一等金奖",载誉而归。
博物馆内还有一件文物特别引人注目,即孙中山专门为太平猴魁题的词:"饮杯猴茶,如得知已,可以无憾。南山先生鉴。"这又引出一段佳话:1912年,孙中山乘"联鲸"号兵舰沿长江考察,抵达芜湖码头。正在芜湖开设"南山茶号"的方南山,到码头迎接并奉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孙中山品茗之后十分欢喜,立即题词并盖上印章。
近些年,太平猴魁及猴坑茶叶公司获得的各种奖牌奖杯,布满一间大大的展室,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在全国43品名优绿茶中被评为第一;1990年,再次荣列全国名茶46品之首。太平猴魁"绿金王子"的地位,一直受到业界公认。
要保持这种地位,对于茶人来说,面临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要把分散在沟沟壑壑的农户组织起来,引导他们统一施用农家肥、生物农药,接受"公司加农户"的管理模式,杜绝外地茶叶冒充正宗流入本地市场,在全国建立起庞大的营销网络,其间工作量之大,困难之多,真是一言难尽。
方继凡作为猴坑方氏茶人第十七代传人和太平猴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从先辈那里继承"徽骆驼"精神,带领自己的团队,为太平猴魁开创新的天地。人们期待着,一部新的徽商传奇,在他们手上完美地续写出来!
如何鉴别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成茶外形为两叶抱一芽,俗称"两刀一枪"。平扁挺直,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色泽苍绿匀润,素有"绿金王子"的美誉。白毫隐伏,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入杯冲泡,缓缓开展,或沉或浮,犹如"刀枪云集、龙飞凤舞"。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汤色清绿明澈,兰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品饮时能领略到"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猴魁之路
1900年 在黄山区(原太平县)猴坑一带创制
1910年 首获南洋劝业会"优奖"
1915年 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一等金奖"
1955年 被中国茶叶公司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3年 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05年 《太平猴魁茶》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2007年 作为国礼由胡锦涛主席亲送俄罗斯总统普京
2008年 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1年 商务部授予猴坑茶叶有限公司"中华老字号"称号
2012年 获"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2022-05-03 15: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