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一族
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经常提到福鼎白茶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一族。她在《福鼎白茶》一书的序文里写道:"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白茶清凉解毒、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记载,因此是早期漂洋过海出外谋生的华侨作为克服水土不服、养生保健的重要良方,一直以来深受海内外茶人所喜爱。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西方医学界在搜寻食物性抗癌功能的研究中又再次验证了白茶解毒、防癌、抗癌的良好辅助作用。因此,白茶是我国传统的外销茶类中,被广泛认为最具保健功效的茶叶之一,在国际市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012年6月16日,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在北京举行的《科学揭秘福鼎白茶保健养生功效》的发布会上说到,自己做为茶学系学生时,曾看到国外一些关于白茶养生保健的报道,却不知道白茶为何物?这也说明早些时候国内知道白茶的人太少了。
茶叶专家庄任在《中国茶经》中这样论述:白茶早在1891年开始外销,1912-1916年为极盛时期,当时福鼎和政和两县年产各1000担,1917-1921年受欧战影响,销路阻滞,一落千丈。近40年来,银针年产仅在几百公斤至一千公斤之间,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目前银针白毫主销港澳地区,也销往德国及美国等地。1968年,福建省白琳茶厂为适应香港地区消费者需要,开拓新工艺白茶。1969年正式生产1000担,1979年生产1500担,此后年产2000担。
1963年,张天福在《福鼎白茶的调查研究》中讲到:白茶制造看起来比较简单,只要经过萎凋和干燥程序。实际上是很复杂、不容易掌握得好。群众反映说:制白茶风险大,春天怕发黑,夏天怕发红,同样的茶青如制红、绿茶可以卖到一级,制白茶只能卖到二级,相差几十元,而且采工大,产量少。白茶在制造方面要打破靠天吃饭的思想,要敢想、敢干的来个技术革新。今后的方向似应从加温萎凋这一方面来研究解决……目前在国外茶叶市场白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建议在大红和水仙茶区改制一部分白茶以应外销需要……
从当时的情形看,白茶本身产量很低,通过外贸换取外汇,以至于国内很少见到白茶。根据笔者查找的福鼎地方文献资料显示,白茶产量十分有限,而且主要外销。福鼎当地一些茶农会珍藏少许白毫银针,用于平时清热解毒,肠胃不适,小儿麻疹、感冒等疾病。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白茶生产呈现新的发展时期。原来只能依靠日光萎凋生产福鼎白茶,现今可以利用复式萎凋、室内日光萎凋和室内热风萎凋技术,而且实现白茶不落地生产。福鼎一些茶企如品品香、天湖、银龙、芳茗、古德茶业公司致力于白茶生产专利技术的开发,生产的福鼎白茶无论从产量、质量方面都有质的飞跃,这些茶企都注重福鼎白茶的品牌树立,如今国内各大中城市都能见到福鼎白茶。
以前,国外科研机构研究白茶的保健功效,现在国内的机构也纷纷参与福鼎白茶的保健功效研究。如韩驰研究员领衔的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对福鼎白茶对免疫、降血糖作用的研究,刘仲华领衔国内五大科研机构对白茶保健功效研究等。
其实,福鼎白茶墙内开花墙内、墙外都会芬香的日子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