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县勐库茶墙内开花墙外香
好品牌离不开好产品,好产品离不开好原料,这正是勐库茶在千变万化的市场大潮中岿然不动以至于名声大振的内力所在。同时,经过政府、企业及茶农的合力打造,勐库茶已经告别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历史。
双江因濒临澜沧江和小黑江而得名,因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民族共同自治而出名,而让其名扬四海的则是"勐库茶"品牌。
"勐库大叶种茶品牌能有今天的声誉,对外宣传固然是关键,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外专家科学检测的品质效应。"县政府副县长赵熙发告诉记者,"经检测,这里的土壤、气候、大叶种茶成份等独特优势,决定了双江是产好茶的地方,茶农茶企也因此得到丰厚的回报。"以今年春茶为例,全县茶叶毛茶产量702吨,比去年同期增58.5吨;平均价53.8元/公斤,同比增18.93元,增幅达54.28%;产值达3777.08万元,同比增1533.18万元,增幅达68.32%。鲜叶最高价当数冰岛茶,达1200元/公斤;平均价为12元/公斤,同比增4元,增幅达50%。
好品牌离不开好产品,好产品离不开好原料,这正是勐库茶在千变万化的市场大潮中岿然不动以至于名声大振的内力所在。同时,经过政府、企业及茶农的合力打造,勐库茶已经告别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历史。2007年5月,受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指定,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勐库镇亥公村承担国际商品共同基金组织(CFC)110亩有机茶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并采取"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相继实施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专项行动计划、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示范项目等重大科技创新内容。公司现覆盖整合可采摘茶园面积达5.4万亩,其中有机茶园1.08万亩,无公害茶园4.3万亩。
2008年,由于受到上一年普洱茶风波的惯性冲击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临沧茶叶产业经受着茶市低迷、茶农减收、茶企亏损等多重煎熬。然而在双江,人们却以乐观的方式应对窘境。在县委、政府的倡导下,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百名茶农全国万里行"茶产品推介活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当年11月,记者参加广州国际茶博会,出席展会的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戎加升采取现场签字售茶方式推介勐库茶,使该公司的普洱茶生意异常火爆。戎加升当时对记者说:"消费者喜欢双江的茶叶产品,是因为我们的茶叶特别是冰岛茶具有回味甘醇、清香持久等特点,加之部分茶叶属有机茶,即便价格偏高,大家还是争着买。"
以有机茶为目标的高优生态茶,因其市场前景广阔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1月,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民生工程要求,双江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建设拉开帷幕。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建设现场进行采访。据介绍,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建设涉及勐库镇那赛、亥公、那蕉、坝糯4个村和勐库华侨管理区。项目坚持淘汰落后原则,对低产茶园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建设管网配套、滴管配套、核心区喷灌配套的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基地10000亩,其中新植3500亩、改造6500亩,总投资达6544万元。项目建成后,茶叶将成为项目区群众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区域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茶叶收入占其总收入的53%达8000元以上。
一个民生项目,制定科学规划是前提,但关键在抓落实。为此,市、县在亥公村成立园区建设指挥部,整合相关部门及资金,按农运路网建设、水利灌溉设施建设等分为10个工作组,扎实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工作队员李冬在农运路网建设组,他笑着说:"园区建设中,通路是块'硬骨头',因为它涉及征地拆迁等难题。我们刚进村做工作时,被农户家的狗追着咬,现在这些狗开始对我们摇尾巴了。"李冬的这席话形象地证明,工作队员为做通群众工作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亥公村东弄组村民李成安家的一半厨房,因茶园核心区公路建设必须拆掉。工作队员9次做工作后,李成安终于同意拆迁。
采访期间,茶园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组负责人县茶办副主任杨绍雷带着记者沿国道214线参观了项目核心示范园区建设。杨绍雷指着一块喷灌配套的茶地对记者说:"这1900亩核心示范茶园,每亩投入8000元,全部栽种勐库大叶种茶,旨在通过示范带动周边茶农发展高稳产生态茶。"杨绍雷认为,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勐库茶叶庄园的思路是正确的,因为这里除了有得天独厚的国家级优良品种勐库大叶种茶外,还有良好的群众种茶、制茶技术基础。像今年春茶,规划在园区内的勐库大叶种老树茶鲜叶平均每公斤售价为20元,最高达60元,茶农对迈向茶叶庄园化道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