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东邻安徽,南接湖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素有三省通衢之称。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八县两区,总人口850万人。信阳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全市年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1℃,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山水相依、泉明林翠,是"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使信阳成为我国北方边缘茶区,是全国最大名优茶生产大市之一。
信阳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评价,"淮南以光州(今信阳)上……"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惊叹"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是茶的故乡,茶是信阳的象征,信阳毛尖与西湖龙井并为中国名优绿茶之冠,是信阳市的"金名片"。信阳毛尖以外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香气馥郁持久而享誉海内外,屡获殊荣。1915年,信阳毛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信阳毛尖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1990年,信阳毛尖在全国绿茶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质量奖金奖;1999年获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2002年"信阳毛尖"原产地地理标志获国家质监总局批准;2003年"信阳毛尖"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2007年11月在日本举办的世界绿茶大会上,信阳选送的21个茶样全部获奖,夺得最高金奖6个,金奖10个,银奖5个,得到日本媒体的广泛宣传和高度赞誉,蜚声海内外;2008年12月《地理标志产品 信阳毛尖》国家标准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信阳毛尖茶被河南省质监局授予"十大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产品"荣誉称号;2009年12月,在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的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信阳毛尖"公用品牌以31.7亿元名列入选茶叶类公用品牌价值第一名;2010年年初,信阳在人民网被全国网民评为"百姓信任的产茶地"称号; 2010年6月,在中国(澳门)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信阳有10多家茶企业产品入选最受港澳茶客欢迎的中国茶品牌。2012年4月,经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46.06亿元;2012年12月,"信阳红"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2013年年初,我市被人民网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茶产地第一名。
茶产业是信阳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也是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生态产业,茶产业的发展一直得到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发挥优势、广泛论证、科学决策,作出了做大做强茶产业的规划部署,制定并实施了"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确保发展规划实施。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信阳市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狠抓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茶叶生产开发和加工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茶叶品牌建设与保护,市场的开拓和宣传营销推介,以及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提升,我市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茶文化、茶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宣传推介促销效果明显,信阳毛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信阳作为中国茶都的城市品牌内涵日益丰富,茶产业呈现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210万亩,开采面积115万亩,无性系面积近45万亩。2012年全市茶叶产量达5.2万吨,总产值达77.2亿元。全市现有各类茶场123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800余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52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8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级著名商标9个,市级知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河南省名牌农产品6个;有9家企业通过了有机茶认证,一大批茶叶企业产品分别通过了ISO9001:2000、QS、HACCP质量体系认证和GAP、ISO14001认证;茶叶集贸市场100多个,茶馆茶楼200余家;行业组织迅速发展,已经建立茶叶产业协会1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480余家;现有百万资产的茶农(大户)470多户,茶农近100万人,从业人员达120万人;2012年,茶农均收入超过4000元。茶叶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收入来源,是信阳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大特色亮点。茶产业已成为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是信阳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1992年以来,信阳市以饮誉海内外的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为载体,连续成功举办了21届信阳茶文化节。从2001年第十届茶叶节开始,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升格为省级节会。2004年第十二届茶叶节正式更名为中国茶都--信阳茶文化节,扩大了办节的文化内涵。2008年第十六届开始更名为中国茶都--信阳第十六届茶文化节暨全国名优茶博览交易会,由原来单纯的茶文化节变为"一节一会",拓展了办节的外延。2010年第十八届茶文化节更是升格为国际茶文化节,在办节理念和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创了信阳举办节会的新纪元。每届(国际)茶文化节都组织了招商引资、茶叶展销、旅游、文化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前21届茶文化节期间实现现货交易金额达110亿元,签约经贸项目1520项,项目投资总额约1580.5亿元。这些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而且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充足的后劲。茶节盛会期间,白立忱、张梅颖、罗富和、陈宗兴、李德生、曹刚川、段君毅、彭冲、王光英、费孝通、李锡铭、盛华仁、洪学智、张思卿、李蒙等国家领导人莅临茶节盛会,国家40多个部委和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的领导同志,国内各主要茶叶产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领导和客商,国际茶委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主席,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盟传统饮食艺术协会代表,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茶叶协会主席,以及印度、斯里兰卡、土耳其、韩国、科特迪瓦等30余个国家的茶界专家精英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的领导及陈宗懋院士等一大批国内知名茶叶专家学者,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斯里兰卡、肯尼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尼、匈牙利、波兰、荷兰、澳大利亚、希腊、埃及、哥斯达黎加等20多个国家的外商及海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共6万余人光临信阳。通过举办茶文化节,不仅提高了信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信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弘扬了茶文化,带动了茶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