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落户湄潭
发表于:2025-01-21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落户湄潭<,日前,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征集茶文化实物资料的通知(黔农办发[2013]168号),向全省各市(州)农委,有关县(市、区、特区)农业(农牧、农村)局、茶办,有关茶企业征集当地茶文化实物资料,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21日最后更新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落户湄潭。
日前,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征集茶文化实物资料的通知(黔农办发[2013]168号),向全省各市(州)农委,有关县(市、区、特区)农业(农牧、农村)局、茶办,有关茶企业征集当地茶文化实物资料,并进行登记造册工作,于7月15日前反馈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筹建办公室。此举正式拉开了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序幕。
2012年底,湄潭申报筹建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获得贵州省文物局批复。"建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将惠及我们下一代,下下一代,乃至整个湄潭的未来发展。"湄潭县政协副主席周开迅激动地说。
建馆依托:珍贵的茶文物
2011年,为了纪念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72周年,湄潭开展了一系列茶文化调查,对贵州省茶科所陈列室、湄潭茶场老工厂、永兴等地的茶文物进行了实地普查,结果令他们大为惊喜。
这些地方集中了大量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茶文物,既有全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野生大茶树标本,又有近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献,更有规模宏大的全木红茶生产线等生产工具,尤其是1939年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建场后,其茶叶科研、种植推广、生产生活的整套茶文化体系,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也是全国少有的珍贵茶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上个世纪我国茶叶的辉煌历史,更是奠定了贵州在上世纪中国现当代茶业的地位。"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莫荣桂参观后,感叹于湄潭茶文物的丰富。
湄潭县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在全县发现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贵州省湄潭茶场、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及其所属打鼓坡、囤子岩、永兴三个分场和茶园等生产科研旧址,还发现了其所拥有的较为完整的民间木制茶机具、不同时期的各类现代金属茶机具、不同时期的各种茶叶包装盒及样品、标本、图片、手稿等成千上万件茶文物,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保存完好度,都十分罕见。
现实基础:厚重的茶文化
1999年6月10日,湄潭县成立茶文化研究会,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茶文化研究会。创办《西部茶乡》会刊,组织会员开展茶文化与茶经济的讨论。
茶文化研究会成立的基础就是湄潭厚重的茶文化底蕴。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成立。一代茶学泰斗张天福、刘凎芝、李联标等这时在湄潭生活、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茶诗、茶联。而在李联标担任湄潭茶场的场长时,开设了贵州省立湄潭实用职业学校茶科班,为湄潭培养了大量的茶人。
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博物馆"。而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的较好保存,湄潭茶乡的秀美风光,为"贵州省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提供了先天的"社会人文条件"、"自然生态条件"。
遵义市政协原副主席曾祥铣曾说:"在时代的巨大变迁中,湄潭县没有抛弃旧工厂、旧茶具,反而加以保护,是一种历史性、文化性眼光的表现。"
产业互动:文化与经济比肩齐飞
截至2011年12月,湄潭县茶园面积已达35万亩。全县重点建设了70个茶叶基地,着力打造了5个茶产业带。
正是湄潭不断壮大的茶产业为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提供了现实基础。而湄潭"中国西部茶城"大型茶叶交易市场的开工建设,也为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落户湄潭注入了资金活力。
早在2012年6月,茶城一期开盘时,就组织了省内茶文化专家进行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筹建座谈,对博物馆的筹建形式、展示内容、展示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研讨。"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与贵州茶文化专家一起,为湄潭建好这个博物馆。"中国茶城总经理沈文永在研讨会上说。
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将成为贵州首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周开迅说:"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在湄潭落户,是湄潭茶业的幸事,也是贵州茶业的幸事。"(李中迪 谭芸)
2022-05-03 15:11:23
2012年底,湄潭申报筹建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获得贵州省文物局批复。"建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将惠及我们下一代,下下一代,乃至整个湄潭的未来发展。"湄潭县政协副主席周开迅激动地说。
建馆依托:珍贵的茶文物
2011年,为了纪念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72周年,湄潭开展了一系列茶文化调查,对贵州省茶科所陈列室、湄潭茶场老工厂、永兴等地的茶文物进行了实地普查,结果令他们大为惊喜。
这些地方集中了大量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茶文物,既有全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野生大茶树标本,又有近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献,更有规模宏大的全木红茶生产线等生产工具,尤其是1939年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建场后,其茶叶科研、种植推广、生产生活的整套茶文化体系,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也是全国少有的珍贵茶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上个世纪我国茶叶的辉煌历史,更是奠定了贵州在上世纪中国现当代茶业的地位。"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莫荣桂参观后,感叹于湄潭茶文物的丰富。
湄潭县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在全县发现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贵州省湄潭茶场、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及其所属打鼓坡、囤子岩、永兴三个分场和茶园等生产科研旧址,还发现了其所拥有的较为完整的民间木制茶机具、不同时期的各类现代金属茶机具、不同时期的各种茶叶包装盒及样品、标本、图片、手稿等成千上万件茶文物,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保存完好度,都十分罕见。
现实基础:厚重的茶文化
1999年6月10日,湄潭县成立茶文化研究会,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茶文化研究会。创办《西部茶乡》会刊,组织会员开展茶文化与茶经济的讨论。
茶文化研究会成立的基础就是湄潭厚重的茶文化底蕴。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成立。一代茶学泰斗张天福、刘凎芝、李联标等这时在湄潭生活、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茶诗、茶联。而在李联标担任湄潭茶场的场长时,开设了贵州省立湄潭实用职业学校茶科班,为湄潭培养了大量的茶人。
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博物馆"。而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的较好保存,湄潭茶乡的秀美风光,为"贵州省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提供了先天的"社会人文条件"、"自然生态条件"。
遵义市政协原副主席曾祥铣曾说:"在时代的巨大变迁中,湄潭县没有抛弃旧工厂、旧茶具,反而加以保护,是一种历史性、文化性眼光的表现。"
产业互动:文化与经济比肩齐飞
截至2011年12月,湄潭县茶园面积已达35万亩。全县重点建设了70个茶叶基地,着力打造了5个茶产业带。
正是湄潭不断壮大的茶产业为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提供了现实基础。而湄潭"中国西部茶城"大型茶叶交易市场的开工建设,也为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落户湄潭注入了资金活力。
早在2012年6月,茶城一期开盘时,就组织了省内茶文化专家进行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筹建座谈,对博物馆的筹建形式、展示内容、展示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研讨。"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与贵州茶文化专家一起,为湄潭建好这个博物馆。"中国茶城总经理沈文永在研讨会上说。
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将成为贵州首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周开迅说:"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在湄潭落户,是湄潭茶业的幸事,也是贵州茶业的幸事。"(李中迪 谭芸)
2022-05-03 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