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古茶园:世界上第一个茶农业文化遗产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是茶树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在云南省普洱市境内,包含着完整的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过程,证明了这里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从野生型古茶树居群、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园以及应用与借鉴传统森林茶园栽培管理方式进行改造的生态茶园的各个种类的茶树居群类型,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发展体系,具有多样的农业物种栽培,农业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涵盖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茶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茶文化传播的中心节点该系统不但为我国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提供了有力证据,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植资源库,还保存了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丰富的民族茶文化,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因此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2年9月正式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世界茶树之源普洱市境内有茶树始祖化石――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中华木兰化石及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野生茶树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全世界唯一树龄千年以上的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最大规模的野生野茶自然群落和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人工栽培千年万亩古茶园
茶树种质资源博物馆古茶区茶树资源丰富,几乎包括了原始和进化的各种类型,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材料,其中野生大茶树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最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与普通无性系茶园不同的是,野生状态的古茶树对各种病虫害、冷害、冻害等抗性更强普洱市有大叶茶16个种、中叶茶5个种、小叶茶2个种,是茶树变异最多、最集中、茶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充满生态智慧的古茶园古茶园是当地居民在逐渐摸索茶树生长习性的基础上,长期利用林窗内的合适光照、水湿条件,形成的一种特殊而古老的茶叶栽培方式种植于林窗之中的茶叶受天然森林的遮荫,凋落物量大,有机质丰富,不需要喷洒农药和施用化肥,因而古茶园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丰富,保存了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在茶树的栽培中,一些少数民族为防治病虫害,提升茶叶的口感等多种目的,在茶园中有意识地栽种树木、花果或蔬菜,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获得了更好的茶叶品质古茶树上有较多的寄生和附生植物,仅发现少量的茶籽盾蝽、蚜虫和茶毛虫等病虫害这种源自传统经验的耕作方式使农民获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生存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人和谐共处
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澜沧江中下游世居少数民族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孕育了风格独异的民族茶道、茶艺、茶礼、茶俗、茶医、茶歌、茶舞、茶膳等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云南及其邻近地区各民族(主要是布朗族、佤族等)可能是最早引种、驯化野生茶树和食用茶叶的先民不同的少数民族皆有其祖先利用茶作为药品的传说,不同民族对茶的加工和饮用方式更是各具特色如傣族的竹筒茶o;,哈尼族的土锅茶o;,布朗族的青竹茶o;和酸茶o;,基诺族的凉拌茶o;,佤族的烧茶o;,拉祜族的烤茶o;,彝族的土罐茶o;等,已作为传统的饮茶习俗,代代相传在各民族的婚丧、节庆、祭祀等重大节日和礼仪习俗中,茶叶常常作为必需的饮品、礼品和祭品茶对当地各民族的影响已经浸透到生活、精神和宗教各个方面
茶马古道的起点茶马古道是亚洲大陆上以茶叶为纽带的古代交通贸易网络,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形态最复杂的古商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茶马互市的结果据史学家考证,普洱市(古称普洱府)在东汉时期已有人工栽培茶树,距今有1800多年;唐朝时普洱茶已作为商品销往西藏等地,明清时已大批运往海内外,并形成了普洱昆明官马大道o;、普洱大理西藏茶马大道o;等6条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被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o;,也因此使普洱市成为普洱茶生产和贸易的集散地,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普洱茶文化的中心地带
作者:闵庆文 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