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趋势

十堰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发表于:2025-01-05 作者:创始人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05日最后更新十堰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竹溪县汇湾乡柳丰村茶农正在茶园采摘秋茶。近期,国家统计局十堰调查队组成专班深入竹山县、竹溪县及市农业局,对我市茶叶产业进行专题调研,对如何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形成了几点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基地粗具规模
茶饮趋势编辑 2025年01月05日最后更新十堰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竹溪县汇湾乡柳丰村茶农正在茶园采摘秋茶。

  近期,国家统计局十堰调查队组成专班深入竹山县、竹溪县及市农业局,对我市茶叶产业进行专题调研,对如何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形成了几点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基地粗具规模

  ●产品种类丰富

  ●企业发展提速

  ●品牌建设见效

  ●开发效益显著

  基地粗具规模。截至去年底,全市茶园面积已达63万亩,以竹溪、竹山、房县等南部山区为主,郧县、郧西县、丹江口市等汉十高速公路沿线相辅的十堰茶叶基地已初步形成,其中竹溪县、竹山县均居全省十大茶叶大县 (市)之列。

  产品种类丰富。全市茶叶产品主要以绿茶为主,共有绿茶、乌龙茶、红茶、茶食品、茶工艺品、茶微粉6大系列80多种产品,有60多种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农博会上获奖,两种产品获 "湖北十大名茶"称号,两种产品获 "全省十佳文化旅游名茶"称号,4种产品获 "湖北名牌产品"称号。

  企业发展提速。全市现有各类茶叶企业300多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全省茶叶企业前三强。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竹溪梅子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当山八仙观茶叶总场、湖北丹江口阿里山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均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品牌建设见效。为加大茶叶品牌建设力度,2009年市委、市政府整合全市茶叶品牌,统一打造 "武当道茶"。继2009年荣膺 "湖北第一文化名茶"之后, "武当道茶"先后获得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中国农交会金奖产品"、 "亚太 (国际)低碳农业奖"、"湖北省十大品牌茶"、"湖北省著名商标"、 "十堰城市名片"等一系列殊荣。在2012年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及国家相关单位共7部门联合举办的 "中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中, "武当道茶"荣获 "中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在全国24个进入百强的茶叶品牌中名列第一;在2013年全国农业品牌核心价值评估中, "武当道茶"以14.57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两年名列全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首。"武当道茶"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品牌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十堰茶叶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带动了全市茶叶产业开发。

  开发效益显著。"武当道茶"品牌的成功打造,直接带动全市茶叶产业开发增效。2012年,全市茶叶产量达到1.24万吨,生产产值达19.68亿元,茶叶对全市农民收入贡献率达到10.5%,位居特色产业之首。茶叶主产区竹山、竹溪两县,茶叶产业收入已占当地农民收入的60%以上,茶叶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生态环境良好

  ●栽培历史悠久

  ●产业基础较好

  ●产业政策优越

  生态环境良好。十堰山场面积辽阔,生态环境良好,温、光、气、热、土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栽培历史悠久。我市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茶叶博物馆大厅前言明确标注: "茶,自神农开发利用以来,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产业基础较好。2012年底,全市茶园面积已达63万亩,是湖北省四大茶叶主产区之一。十堰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优势茶叶产区,被省农业厅确定为"鄂西北高香型绿茶基地"。

  产业政策优越。近几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省政府出台了 《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省财政厅每年争取国家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标准高效茶园,省农业厅每年安排茶叶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扶持茶叶产业发展。这些政策、扶持措施为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配套设施落后

  ●深度开发不够

  ●经营机制不活

  ●生产成本偏高

  基地建设问题。一是全市现有茶园面积63万亩,只占适宜种植茶园面积的52.5%,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二是茶园建设滞后,管、网、渠、路等配套设施落后,未达到标准化建园条件。三是现有茶园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目前,全市茶园茶叶采摘面积31.33万亩,亩产39公斤干茶,亩产值6000元,与高效茶园相比相差甚远。

  茶叶深度开发问题。全市茶叶产品深度系列开发不够,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茶叶产品主要为绿茶,乌龙茶、红茶尚属起步阶段;茶微粉、茶多酚、茶饮料等附加值高的深度开发产品比重甚少,有的还是空白。

  经营机制问题。全市茶叶产业开发机制不活,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茶农大都是分户承包、分散经营,企业与茶农利益联结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政策引导、投入融资和基地流转等机制不活,企业成长慢、茶农收入不高,茶产业潜力未能有效挖掘。

生产成本问题。随着农村城镇化和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特别是生产成本一年高于年,导致十堰普通茶叶价格偏高。

  ●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科学种植

  ●整合品牌资源

  ●深度开发产品

  优化布局,加强优势茶区建设。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力争用5年时间,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突破性发展以竹溪、竹山、房县为主的秦巴百公里茶叶长廊基地面积80万亩,以郧县、郧西、丹江口沿汉十高速公路适宜茶叶种植的部分乡镇建标准茶叶基地面积20万亩,全市茶叶基地面积累计达到100万亩,把我市逐步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名优茶、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和出口安全示范区。

  科学种植,加强标准茶园建设。一是加强园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茶园栽培管理和加工厂配套,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二是加快良种引进推广步伐。要坚持新茶园必须是无性系良种的原则,重点兴建一批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引进和选育适合全市发展的名特优新品种。三是分批启动中低产茶园改造工程。坚决克服"重发展、轻管理"现象,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效益。四是大力示范推广茶树机修、机采、机耕、机防集成技术,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实用新技术的入户率、到园率,不断降低茶叶生产成本。

  整合资源,打造知名品牌。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相结合的办法,整合现有茶叶品牌资源,先以县建立一个企业自主品牌,整体对外营销,条件成熟后,通过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工艺,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茶叶包装,在全市打造 "武当道茶"品牌,实现全市茶叶品牌的有机整合。加强品牌茶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力争通过5年努力,培植2至3个在全国叫得响、覆盖面广的知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

  深度开发,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一是优化茶叶产品结构。在巩固提高名优绿茶加工水平的同时,扩大茶叶深度开发档次和规模,重点开发乌龙茶、红茶、茶微粉、茶多酚、茶食品、茶工艺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二是提高现代化、清洁化、自动化茶叶加工、茶饮料和茶食品生产线的引进和创新力度。大力推行全程现代化机械化加工,用工业化的理念、食品级的加工管理、现代化的机械装备武装茶叶加工厂,努力提高加工科技水平和劳动效率,加快淘汰落后的加工设备和工艺。三是培植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招商引资、税费减免、捆绑项目资金等多种形式,重点扶持20家茶叶龙头企业和2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尽快促其做强做大。四是加大茶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充分利用武当文化、秦巴文化、汉水文化、神农文化等无形资产,与茶叶产业开发有机结合,深度挖掘茶文化,延长产业链,提高茶叶产业开发的附加值。

2022-05-03 14:56:04
0